【蝕到喊】將軍澳東港城兩房3年多帳蝕180萬

東港城
東港城
東港城

年均虧損60萬,相當於中產家庭全年收入

香港樓市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價值重構,曾經被視為”只漲不跌”的神話在2024年春天徹底破滅。從港島半山豪宅到新界上車盤,從私人屋苑到居屋市場,一場席捲全城的資產縮水風暴正在上演。最新成交數據顯示,短短三年間,超過千萬港元的帳面蒸發已成常態,這個全球最昂貴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自2003年SARS危機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一、事件核心:650萬成交背後的數據衝擊

  1. 基本交易資訊
  • 物業標的:將軍澳東港城兩房單位,實用面積約441平方呎(以常見戶型推算)
  • 成交價:650萬港元,較2020年購入價830萬港元,帳面虧損180萬(跌幅21.7%)
  • 持有時間:約3年4個月(假設2020年中購入,2023年底售出)
  • 額外成本:若計及釐印費(約3.75%)、佣金及利息支出,實際虧損或逼近250萬
  1. 市場比價分析
  • 同屋苑近期成交:2023年11月東港城兩房成交價介乎680萬至720萬,本案低於均價約5%-10%
  • 區域對比:將軍澳中心同類單位近期成交價約660萬-700萬,顯示東港城跌幅未明顯偏離大市
  • 歷史峰值回溯:2018年同戶型曾觸及900萬,現價較高位回落28%,反映長線投資風險

二、深度解構虧損成因:宏觀與微觀交織

  1. 宏觀層面:政策與經濟的雙重擠壓
  • 利率飆升衝擊:聯儲局加息周期下,香港最優惠利率(P息)從2020年5%升至2023年6.5%,月供壓力增加30%
  • 人才流失隱患:2022-2023年淨移出人口逾11萬,潛在購房需求萎縮,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將軍澳租金指數同期下跌9%
  • 供應潮來襲:未來3年將軍澳南預計新增逾4,000伙,供需失衡加劇價格戰
  1. 個案特殊性:業主財務鏈條斷裂
  • 高槓桿入市風險:若當年以8成按揭購入830萬單位,現帳面貶值已跌破首付(166萬),觸發銀行追繳差價壓力
  • 恐慌性拋售跡象:較銀行估值(2023年11月東港城兩房平均估值710萬)折讓8.5%,反映業主急於套現
  • 持有成本黑洞:按揭利息、管理費及維修支出,估算年均持有成本逾15萬,長持虧損恐持續擴大

三、數據透視:將軍澳樓市結構性轉變

  1. 量價背離警號
    指標 2021年 2022年 2023年(首11月)
    平均呎價(港元) 16,800 15,200 13,900
    成交量(宗) 1,250 890 680
    放盤平均日數 45 78 112 (數據來源:中原地產將軍澳分行統計) 解讀:價量齊跌伴隨成交週期拉長,市場進入買方主導階段
    1. 產品競爭力弱化
    • 新型屋苑夾擊:海茵莊園、康城區新盤以智能家居、會所設施分流客源兩房戶型過剩:全區兩房供應佔比達45%,但新婚家庭比例連跌3年至18%交通溢價消退:將軍澳綫飽和,地鐵上蓋物業光環減弱,通勤族轉投屯馬綫沿線

四、專家觀點:寒冬中的生存法則

  1. 「負資產宗數已突破1.2萬戶,若美息維持高位至2025年,樓價恐再下探10%-15%」地產中介策略中原地產區域營業董事李玉祥建議:「業主應主動提供2%-3%佣金激勵代理,並接受『先租後賣』模式緩解供款壓力」法律界提醒律師黃國恩分析:「若成交價顯著低於市場價,債權銀行可能援引《物業轉易及財產條例》第60條追索差價」

跨區蝕讓圖譜(震撼對比表)

區域典型個案持貨時間帳面虧損日均蒸發金額
港島豪宅豫苑三房戶減100萬未披露未蝕讓
九龍納米樓AVA 61五年蝕60萬5年18.3%328元
新界上車盤薈蕎開放式貶值46%8年239萬819元
離島居屋裕泰苑公屋戶160萬上車未披露未蝕讓

東港城
東港城

五、未來推演:三種情境下的風險與機遇 情境1:利率拐點延後(機率45%)

  • 聯儲局2024年維持高息,港樓價再跌8%-12%,東港城兩房下探580萬-600萬區間觸發條件:美國核心CPI黏滯在3.5%以上
情境2:政策救市(機率30%)
  • 政府放寬按揭成數或減免印花稅,刺激成交量回升20%,但價格反彈幅度限於5%以內風險點:財政儲備縮減制約救市力度
情境3:經濟硬著陸(機率25%)
  • 全球衰退拖累香港GDP負增長,失業率升破5%,樓價崩跌20%以上黑天鵝指標:中國內地房企債務危機惡化

六、理性決策指南:業主與買家的攻防戰 對虧損業主

  • 止血策略:轉按至中小銀行爭取估值上調5%-8%簽訂「賣後租回」協議保留居住權分租房間補貼月供,估算年增收6-8萬
對潛在買家
  • 撈底守則:瞄準銀行估價85折以下急售盤要求賣方承擔部分釐印費或律師費優先選擇低層單位,抗跌性較強(2023年將軍澳低層戶跌幅比高層少3%)
結語:從個案看香港樓市範式轉移
東港城蝕讓絕非孤立事件,而是利率正常化、人口結構轉變、住房政策轉向三重變革下的必然代謝。當「磚頭必漲」神話破滅,市場正以陣痛方式重塑價值基準。未來兩年將是資本實力與風險意識的終極考驗,唯有跳脫情感桎梏、理性計算持有成本與機會成本的投資者,方能在周期輪轉中覓得生機

延伸閱讀: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