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放盤

張學友被菲律賓駐香港總領事館列入禁止雇用菲傭的黑名單

張學友被菲律賓駐香港總領事館列黑名單

張學友夫婦遭菲傭黑名單風波

張學友與妻子羅美薇近日因頻繁更換菲傭,遭菲律賓駐港總領事館列入「禁止雇用菲傭黑名單」,引發輿論熱議。這起事件不僅牽涉跨國勞工權益保障機制,更折射出名人家庭隱私與外傭管理之間的複雜矛盾。隨著菲方公開雇用紀錄細節、羅美薇親赴領事館交涉未果,以及香港演藝圈多名藝人聲援,這場風波已從私人糾紛升級為社會議題。


三年內解僱21名菲傭,觸動菲方僱傭紅線

根據菲律賓駐港總領事館勞工事務部紀錄,張學友夫婦過去三年共聘請21名菲傭,其中僅少數完成兩年合約,多數提前解約,前菲傭Catacutan 更控訴我是第60個被趕走!

儘管羅美薇解釋「因同時雇用四名菲傭,更換人數顯得多」,但菲方認定其雇用模式異常,違反「合理更換」原則,遂將兩人列入黑名單。目前張家四名在職菲傭約滿後亦不得續約,解禁時間未明。

菲總領事Al Vicente強調,此舉非因2022年底「菲傭盜取信件案」的報復(該案女傭原判半年,上訴後減刑),而是基於客觀數據評估。官方聲明嚴正指出,相關行政處分純粹遵循勞動契約規範審查程序,與任何司法個案結果並無因果關聯。


專家驚呼:過度清潔反傷身!

據知情人士透露,羅美薇為維持「零污染」生活空間,訂製魔鬼級清潔流程,每日基礎清潔就需動用3名菲傭輪班18小時!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對此現象提出警告:「長期處於無菌環境會削弱免疫力,過量使用化學消毒劑更可能引發呼吸道疾病。」她的家人又如何適應這種「無菌牢籠」生活!

羅美薇親赴領事館交涉哭求解禁

《filipino globe》月刊更披露,羅美薇曾於9月初會見Vicente等菲方官員,解釋解僱數字遭誇大,並稱「若其他家庭同雇四傭,更換率亦會偏高」。然而,菲媒另引述消息指羅美薇「哭求撤銷黑名單未果」。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外傭合約受《標準僱傭合約》規範,雇主若提前解約須支付代通知金及返程機票,但無明確限制解僱次數。菲領事館的黑名單機制,實為母國對海外勞工的「非正式保護」,試圖以行政手段制衡雇主權力。


張學友-眼神迷茫
張學友-眼神迷茫

制度困境:黑名單機制 vs. 雇主自主權

菲領事館的黑名單制度雖無法律強制力,但實質影響菲傭仲介意願。據香港外傭僱主協會統計,約15%雇主曾因「過度解僱」遭仲介婉拒服務,但列入官方黑名單者極罕見。此次事件反映菲方對「異常解僱率」的敏感,背後考量包括:

  1. 勞工權益保障:頻繁解僱可能涉及不當對待,菲方需避免國民淪為「免洗勞工」;
  2. 外交形象維護:高調案例恐損害菲傭「可靠勤勉」的國際口碑;
  3. 仲介產業利益:穩定合約能減少行政成本,保障仲介長期收益。

然而,此機制亦引發「過度干預僱傭自由」爭議。香港法律界人士指出,菲方無權限制港人聘用外傭,但實務上可透過拖延文件審核間接封殺。此灰色地帶的權力博弈,恐成未來勞資衝突的導火線。


跨國勞工政治的縮影:香港外傭生態的結構性矛盾

香港現有逾34萬名外籍家庭傭工,其中52%來自菲律賓。他們受《入境條例》規範,必須與雇主同住、不得兼職,且合約期滿後兩週內須離境。這種「臨時性」與「依附性」並存的制度,使外傭處於結構性弱勢。

張學友事件凸顯兩大癥結:

  1. 權力失衡:雇主可憑單方意願解僱,外傭缺乏申訴緩衝機制;
  2. 文化摩擦:名人家庭將外傭視為「隱私風險源」,而外傭則可能因好奇或經濟誘惑越界。

學者建議,政府應推動「外傭職前心理培訓」,協助其適應高壓工作環境,同時要求雇主參加管理課程,減少文化誤解。

延伸閱讀: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