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名城」詐團兩漢落網,判囚四年
兩名無業漢精心策劃一場驚天騙局,假扮大圍「名城」業主,以千萬豪宅為餌,成功騙走買家292萬元訂金!他們一個偽造身份開銀行戶口收款,一個持假證件簽約,騙術之高明連地產代理和律師行也中招。案件經警方抽絲剝繭後,兩人終於伏法,區域法院判處譚健龍監禁四年,陳漢明監禁三年半。
法官痛斥這對「專業騙徒」深諳物業市場運作,偽造文件仿真度極高,罪行令人髮指。然而,主謀仍逍遙法外,警方正全力追緝。這宗案件到底如何得逞?背後又藏著怎樣的貓膩?讓我們一探究竟。
騙局主角:廚工與健身教練的犯罪之路
41歲首被告譚健龍,曾任廚工和運輸工人,生活看似平凡,卻在犯罪路上越走越遠。他承認11項罪名,包括洗黑錢、使用虛假文書、管有及使用他人身份證,甚至藏毒,堪稱「罪行全能手」。36歲次被告陳漢明,則是前健身教練,因非禮罪丟掉工作後走上歪路,承認欺詐、串謀詐騙及企圖欺詐等6項罪名。兩人於2015年串謀,利用「名城」一單位的業主身份設下陷阱,瞄準毫無戒心的買家下手。
高明騙術:假身份、真支票
案情令人瞠目結舌。陳漢明以偽造身份證和租賃協議冒充業主,向地產代理聲稱願以920萬元出售單位。他一步步簽下臨時合約、正式合約及轉讓契,成功從買家手中取得3張總值292萬元的支票。與此同時,譚健龍將自己身份證姓名改為真業主姓名,開設銀行戶口接收這筆巨款,並迅速提取現金。得手後,兩人人間蒸發,直到警方介入才真相大白。在警誡下,他們異口同聲稱是「受人指使」,事後分別獲10萬元及4萬元報酬,但幕後主謀身份依然成謎。
法庭裁決:四年牢獄敲響警鐘
區域法院法官昨日嚴正指出,這場騙局經過精心策劃,兩名被告熟知物業交易漏洞,利用高仿偽造文件矇騙地產代理和律師行,行為極其惡劣。譚健龍被判囚四年,陳漢明則獲刑三年半。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鄢曉宇庭外表示,歡迎法庭裁決,並透露正追緝兩名在逃主謀。他強調,本案雖不涉詐騙集團,但手法之專業足以令人警惕。
物業騙案頻發:市民如何自保?
警方數據顯示,物業買賣騙案近年層出不窮。前年共錄得22宗,涉款高達1.6億元;去年回落至7宗,涉款5,300萬元;今年首四個月卻已發生5宗,涉款1,400萬元,顯示騙徒仍蠢蠢欲動。鄢曉宇呼籲市民在交易時多留心眼,務必查核業主身份,要求地產代理或律師行嚴格審查文件,並盡量實地視察單位。若有疑慮,可隨時致電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24小時熱線「防騙易18222」求助。
懸念未解:主謀何在?
這場騙局雖告一段落,但幕後黑手依然在逃。292萬訂金背後,究竟是誰在操控?警方能否將其繩之以法?市民在高樓價時代,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這宗案件不僅是對騙徒的懲罰,更是对社會的警醒。
案件編號:區院刑事482、877、892——20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