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一、從理髮學徒到英超豪門班主
2014年3月4日,區域法院內氣氛肅穆,54歲的楊家誠戴著口罩,低頭站在犯人欄內,靜靜聆聽法官宣讀裁決。這位曾經風光無限的商人,首位入主英超球會的華人,昨日被裁定洗黑錢逾7.2億元罪成,五項控罪全部成立,還柙至本周五接受判刑,最高可被判入獄七年。控方更透露,將申請充公其涉案的4億港元資產。這一刻,標誌著楊家誠從商界與體壇的巔峰,墜入人生谷底。
二、從屋邨仔到億萬富豪:楊家誠的發跡史
楊家誠的發跡史堪稱香港社會的傳奇縮影。出身基層屋邨家庭,父親經營菜檔,中五畢業後投身理髮業,從學徒逐步晉升為知名髮型師,曾為林青霞等巨星服務。然而,真正讓他財富暴增的,不是剪刀,而是股票市場和澳門賭業。
1990年代初期,他把握香港經濟轉型契機,將事業重心轉向金融投資,尤其擅長炒作三四線股票及涉足澳門賭業。市場傳言,楊家誠在此賺得數以億元計的利潤,證人詹培忠更誇張地稱他賺了「十億八億」。這筆財富為他日後的豪擲奠定了基礎。
2004年,濠賭股熱潮席捲市場,楊家誠投資的奧瑪仕控股成為焦點。該股由「街市偉」吳文新注入希臘神話娛樂場資產,股價從幾仙飆升至近4元。
2007年,楊家誠以2.4億港元收購英冠球隊伯明翰29.9%股權,成為首位華人英超班主。2009年更豪擲近10億港元完成全面收購,風頭一時無兩。他高調展示富豪生活:價值600萬港元的Maybach豪車、4,900萬遊艇、山頂白加道豪宅與倫敦物業,並頻繁邀請媒體見證球隊賽事,塑造國際商業鉅子形象。
這一切光環在洗黑錢案曝光後逐漸褪色。伯明翰球迷對他的入罪反應複雜,有人為此感到高興,認為他終於為罪行付出代價,但也有人擔憂球會資金是否受黑錢牽連,盼他與球會徹底切割。

三、洗黑錢案曝光:五項罪名的核心指控
2011年6月30日,楊家誠在山頂白加道寓所被香港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震驚商界與體壇。他被控於2001年至2007年間,利用三個個人銀行戶口及兩個由其父楊松開立的戶口,清洗逾7.2億元黑錢。控方指,這五個戶口在七年內錄得巨額資金提存,但結餘極低,顯示其運作模式與洗黑錢高度吻合。
具體而言,控方證據顯示:
- 現金交易異常:五個戶口頻繁錄得大額現金存款與提款。例如,楊家誠曾於某次將630萬元現金存入銀行,聲稱用於股票「補倉」。專家證人指,630萬元千元紙幣疊起來約半米高,質疑其效率高於滙款或支票的說法。證人卻淡然回應:「對證券從業員來說,這不算多。」
- 父親戶口疑雲:楊松的兩個戶口由2004年至2007年每月平均存款達100萬元,但其年收入僅數千元,與存款金額嚴重不符。楊父於2012年7月去世,法官認為這些戶口實際由楊家誠操控。
- 江湖人物牽連:案中涉及綽號「掙爆」的張治太,楊稱與其合作投資澳門貴賓賭廳及上市公司,張因此存款給他。控方質疑交易為何透過賭場戶口進行,認為這是隱瞞資金來源的手段。
- 詹培忠證詞:詹培忠作供時提到楊投資其兒子公司的股票,但資金同樣透過澳門賭場過數,法官質疑兩人行為不合常理。
楊家誠在庭上自辯,聲稱財富來自理髮生意與合法投資。他稱1989年回港後,在皇家太平洋酒店和半島酒店開設Vole髮廊,每年收入約600萬元,並指與張治太等人的交易屬正常商業行為。然而,這些說法未能說服法庭。
四、審訊焦點:法官斥「邊作供邊講大話」
審訊期間,楊家誠的證供屢遭控方及法官質疑。法官在判詞中直斥其「邊作供邊講大話」,認為其財富來源與證據不符。以下是幾個關鍵爭議點:
- 理髮收入誇大:楊稱髮廊每年帶來600萬元收入,但未提供具體證據支持。法官認為,即使其客戶包括名人,如此收入規模在當時的香港理髮行業極不合理。
- 父親角色澄清:楊家誠辯稱父親戶口的存款來自其生意收益,但楊松年收入僅數千元,無法解釋每月百萬存款。法官認定楊父只是「傀儡」,戶口由楊操控。
- 澳門交易疑點:楊與張治太、詹培忠的交易透過賭場戶口進行,法官認為這是刻意隱瞞資金流向的證據,而非正常商業行為。
- 現金操作不尋常:五個戶口七年內提存逾7億元,但結餘甚低,與一般合法生意模式不符。法官指這是典型的洗黑錢手法。
此外,力寶證券前副董事潘稷的證詞也成為焦點。潘承認與楊有生意往來,包括投資楊的內地項目及持有3.5億股泓鋒國際控股(伯明翰環球前身),並擔任星美集團非執行董事。控方指楊及其公司持有星美約25%股權,質疑潘與楊關係遠超「熟客」。這些證據進一步削弱楊的辯護。
五、裁決與後果:4億資產面臨充公
2025年3月3日,經過長達數年的審訊,區域法院裁定楊家誠五項洗黑錢罪名成立。他聞判後表現冷靜,與伯明翰環球執行董事馬瑞昌短暫交談,並向家人揮手告別,隨後被囚車押走。法官定於下月3日將啟動4億港元資產充公程序。判刑重點考量:
- 涉案金額龐大,屬香港歷年來最高金額個人洗錢案之一
- 犯罪行為橫跨七年,顯示長期系統性操作
- 利用親屬賬戶增加偵查難度
楊家誠目前的身家仍具爭議。單計股票,其持有8.34億股伯明翰環球(昨日收市價0.204元,約值1.7億元)及2.61億股停牌的成報傳媒(約值400萬元),賬面總值逾1.8億元。物業方面,他曾於2010年購入山頂白加道大屋,承造5,000萬元按揭,但2011年斷供,翌年被銀主沒收。目前僅剩市值1,100萬元的應彪大廈單位及750萬元的黃埔花園單位。

六、伯明翰球會的命運:球迷盼切割
楊家誠的入罪對伯明翰球會影響深遠。2014年,他因案件辭任伯明翰環球主席及執行董事,球會股價復牌後挫逾三成,財務狀況長期低迷。球迷對此反應兩極:有人慶幸他終受法律制裁,認為其黑錢操作損害球會形象;但也有人擔心,若4億資產被充公,球會資金鏈是否受牽連,影響日常運作。
球迷普遍希望楊與球會「一刀兩斷」。一名球迷在社交媒體寫道:「他入獄是好事,但別拖累球會。我們需要新資金、新開始。」伯明翰環球目前由其他管理層接手,但其前景仍不明朗。如今隨著楊家誠定罪,球迷擔憂:
- 資金鏈斷裂風險:若涉案4億資產遭充公,可能影響球會營運資金
- 贊助商撤資壓力:涉黑錢醜聞恐損害球隊商譽
- 聯盟資格審查:英足總或對球會資金來源啟動調查
部分激進球迷甚至發起「切割楊家誠」運動,要求其徹底退出管理層,避免影響球隊征戰英冠的表現。

七、財富迷局:楊家誠的真實資產
儘管楊家誠自稱身家豐厚,司法調查揭露其財務狀況矛盾重重:
- 股票資產:持有伯明翰環球8.34億股(市值約1.7億)、成報傳媒2.61億股(市值400萬),但兩公司長期虧損,流動性極差。
- 不動產縮水:山頂豪宅遭銀主收回,現僅餘黃埔花園等中產物業,總值不足2,000萬。
- 負債累累:包括遊艇抵押貸款、多宗私人借貸訴訟,市場傳聞其曾試圖半價變賣遊艇「籌旗」打官司未果。
法官直指其「虛構富豪形象」,實際透過複雜金融操作掩蓋資金缺口,這種「紙牌屋」式財富結構最終因洗錢案崩塌。
八、結語:財富與罪行的代價
楊家誠的洗黑錢案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香港商界與國際體壇的一場警示。从屋邨仔到英超班主,他用不到20年時間攀上人生高峰,卻因貪婪與非法操作在短短數年內跌入深淵。他的故事提醒人們,財富若無合法根基,終究難逃法律審判。
案件編號DCCC860/11的審訊畫上句號,但楊家誠的未來仍充滿變數。他能否在獄中反思過往?伯明翰球會又能否擺脫其陰影?這些問題,留待時間解答。
楊家誠小檔案
- 2007年6月27日:以2.4億港元收購伯明翰29.9%股權。
- 2008年6月:收購《成報》。
- 2009年10月8日:以近10億港元收購伯明翰逾九成股權。
- 2011年6月30日:涉洗黑錢被捕。
- 2014年2月5日:辭任伯明翰環球主席。
- 2014年2月7日:伯明翰環球復牌,股價挫逾三成。
- 2025年3月3日:洗黑錢罪成,還柙候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