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放盤

2025樓市下探仍為主調 利好隱現宜審慎觀局

明月

供需失衡隱憂與潛在反轉

首論供求失衡之虞。看空一方多謂未來住宅供應過量,承接力恐有不逮。尤指港府錯失數年前全面「撤辣」良機,延至去年方鬆綁已屬遲暮。然須見發展商採薄利速銷之策,配合境外熱錢湧入,年內新盤去化量或達一萬八千伙之譜,待庫存去化至年底,具實力建商或轉為惜售抬價,此為市場未察之潛變。

房企負債壓力與市場韌性

次察地產商負債隱患。數據顯示香港十一間中小型發展商中,八間負債比率高逾八成,市場憂心割喉拋售加劇樓價跌勢。然觀內地民營房企負債普遍超逾百分之百,更有項目爛尾停擺者,惟重點城市房價已現築底回穩之勢。以廣州為例,其單月新盤成交量達香港四至五倍,顯示資金流向與債務壓力未必直接牽動房價,此中辯證關係值得深究。

股樓連動效應與滯後影響

三析股樓聯動之辯。看淡者指內地寬鬆政策與A股走強無涉香江樓市,反因地緣政治與經濟疲態拖累樓價。實則資本市場本為連理之枝,股市素有春江鴨之敏,待資金效應滯滯浸潤,終將惠及不動產市場。參酌歷史經驗,恆指每有逾兩成漲幅,其後兩季住宅交投多現三至四成增幅,此種滯後效應尤須留意。

利率壓力與政策轉向預期

末議息口重負之困。商廈市場確受高息壓頂,現時工商物業貸款利率較住宅高出兩厘,汰弱留強之勢難免。然住宅按息仍穩守三厘餘,年內聯儲局降息在即,若美息下調半厘,港息可望跟隨調降,屆時住宅市場壓力自解。至若工商物業,倘能持守過今年關,明年息口回落可期,此與坊間共識迥異,乃建基於全球貨幣政策轉向之預判。

市場築底條件初現,審慎掌握投資機會

總而論之,市場多空因素交織,然細察資金流向、政策週期與跨市場聯動,樓價雖處下行通道,已隱現築底條件。智者當於悲聲中辨機微,於迷霧中見月明,方能在資產輪動中佔得先機。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