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在購買新樓盤時,發展商或金融機構常推出創新的按揭方案吸引買家,例如「漸進式按揭」和「發展商二按」。這些方案看似降低初期入市門檻,但潛藏風險需謹慎評估。以下分析兩者的運作模式、優缺點及適用情境:

1. 漸進式按揭(遞增式按揭)
運作模式
按揭初期(如首2-3年)還款額較低(甚至只還利息),後期逐步遞增至正常水平。部分方案可能與「呼吸PLAN」結合,初期提供極低利率,後期轉為市場利率。
優點
✅ 減輕初期負擔:適合短期資金緊張但預期收入成長的買家(如年輕家庭)。
✅ 加快上車:低首期配合低初期供款,降低入市門檻。
風險與缺點
⚠️ 後期供款飆升:若收入未如預期增長,可能無法負擔後期高額還款。
⚠️ 利率波動風險:若方案含浮動利率,加息周期下壓力更大。
⚠️ 轉按困難:若樓價下跌或收入證明不足,後期可能無法轉按至傳統銀行。
適合對象
- 確定未來收入顯著上升(如晉升、轉職高薪行業)。
- 計劃短期持有物業(如投資收租後轉售)。

2. 發展商二按(高成數按揭)
運作模式
買家向銀行申請一按(通常60-70%),再向發展商申請二按(10-30%),總貸款成數可達80-90%。初期或提供低息優惠,但優惠期後利率通常高於市場(如P+2%以上)。
優點
✅ 低首期入市:成數高,適合首期不足但想「借盡」的買家。
✅ 避開壓力測試:部分二按不計入銀行壓力測試,審批較寬鬆。
風險與缺點
⚠️ 高息陷阱:優惠期後利率可能飆升,供款暴增(例:貸款500萬,利率由2%升至6%,月供多逾萬元)。
⚠️ 雙重還款壓力:需同時償還一按與二按,現金流脆弱。
⚠️ 樓價下跌風險:若市場調整,物業變負資產,二按或要求補差價。
⚠️ 轉售限制:部分合約設罰息期,提前還款需付高昂手續費。
適合對象
- 短期內資金周轉靈活(如預計獲分紅、生意收入)。
- 對樓市前景極度樂觀,相信升值可抵銷利息成本。
綜合分析:搏得過嗎?
關鍵考量點
- 收入穩定性:若職業風險高(如自僱、佣金制),慎防後期供款失控。
- 利率走勢:若處加息周期,高槓桿方案風險倍增。
- 樓市預期:若看淡後市,高成數按揭易陷負資產。
- 逃生門計劃:是否預留足夠儲備應對突發狀況(如失業、加息)?
替代方案
- 傳統銀行高成數按揭:雖需通過壓力測試,但利率較低且穩定。
- 家人資助首期:降低貸款成數,減少利息支出。
- 延後入市:累積更多首期,避免過度借貸。
「漸進式按揭」 常見問題與解答
-
什麼是漸進式按揭?
漸進式按揭是一種還款方式「由少漸增」的貸款模式。初期每月供款金額較低,隨後逐步增加,適合預期收入會穩定上升的借款人(如年輕上班族)。
-
適合哪些人申請?
收入初期較低但未來有增長潛力的人(如剛入職場者)。
計劃短期內減輕還款壓力,但能承受後期供款上升的人。 -
優點與缺點?
優點:前期還款壓力小,可配合收入增長調整。
缺點:後期供款金額可能大幅增加,若收入未達預期,恐有斷供風險。 -
利率如何計算?
多數採用「浮動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後期利率上升可能進一步推高還款額。
-
能否提前還款或轉按?
需視合約條款,部分銀行允許提前還款,但可能收取手續費;轉按則需符合新貸款機構條件。
「發展商二按」 常見問題與解答
-
什麼是發展商二按?
指購房時,若銀行一按貸款額不足,由房地產開發商提供額外的第二按揭貸款,補足買家首期缺口。
-
與銀行二按有何區別?
發展商二按:利率通常較高,可能有優惠期(如首2-3年低息),後期大幅上升。
銀行二按:利率較低但審批嚴格,需通過壓力測試。 -
申請條件為何?
通常限於購買該發展商的樓盤。
需通過發展商審核(較銀行寬鬆,但可能要求更高首付)。 -
風險有哪些?
優惠期後利率飆升,供款負擔加重。
若樓價下跌,可能因「二按」導致負資產風險。
提前還款可能面臨罰息條款。 -
是否需要律師處理?
是的,二按涉及法律文件,需由律師樓辦理相關手續。
綜合比較
項目 | 漸進式按揭 | 發展商二按 |
---|---|---|
利率風險 | 後期供款增加 + 浮動利率影響 | 優惠期後利率大幅上升 |
適合對象 | 收入預期穩定增長者 | 首期不足、短期需低供款者 |
靈活性 | 可配合轉按或提前還款 | 綁定發展商樓盤,轉售可能受限 |
重要提醒
- 簽約前務必細閱條款,尤其是利率調整機制與罰息規則。
- 建議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律師,評估個人還款能力與風險。
- 市場波動時,二按或漸進式按揭可能加劇財務壓力,需謹慎規劃
結論:高風險工具,需量力而為
「漸進式按揭」與「發展商二按」本質是「以時間換空間」,適合收入明確增長且抗風險能力強的買家。若選擇這類方案,務必:
- 詳細計算優惠期後的最壞情況供款,
- 預留至少12個月應急儲備金,
- 避免借盡成數,預留樓價下跌緩衝。
建議:簽約前諮詢獨立理財顧問,比較不同方案長遠成本,勿因「低首期誘因」忽略長期負債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