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團與美國總統川普的往事

特朗普

第一章:危機中的救贖-香港財團與川普的世紀婚姻

1994年曼哈頓:川普帝國的至暗時刻
唐納德·川普站在紐約市林肯中心旁那片77英畝的荒蕪地皮——”河濱南”項目前時,這位以”點石成金”著稱的地產大亨正面臨職業生涯的至暗時刻。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崩盤讓他的商業帝國陷入泥潭,銀行帳戶上的赤字高達9億美元,連《富比士》雜誌都將他從富豪榜上除名。 「那段時間我每天要接20個催債電話,」川普在自傳中回憶道,」華爾街的禿鷹們正等著分食我的屍體。”

香港資本的橄欖枝
就在此時,一封來自香港的傳真改變了歷史進程。以鄭家純羅康瑞為核心的香港財團提出以4.5億美元接盤”河濱南”項目,承擔川普的債務,並給予其30%的干股分紅。這個由新世界發展、信德集團等企業組成的投資聯盟,掌握相當於當時香港GDP 15%的龐大資產。對於急需現金流的川普而言,這不僅是一支救命稻草,更是東方資本向西方地產界的標誌性進軍。

談判桌上的文化遊戲
當川普團隊首次在香港君悅酒店的會議室內見到鄭家純時,雙方的文化差異立即顯現。據時任川普集團執行副總裁阿貝·沃勒克回憶:”鄭先生全程用粵語與助手交談,每句話都要經過兩次翻譯。而特朗普不斷用指節敲打桌面,這是他焦慮時的習慣動作。”這場持續11小時的馬拉松式談判中,香港富豪們展現了與華爾街截然不同的風格-他們更關注長期相信風測。

第二章:雙面川普-文化妥協與商業算計

風水大師的華爾街奇緣
在專案啟動階段,一場關於建築設計的衝突意外暴露了川普的實用主義。香港團隊堅持要聘請著名風水師蔡伯勵對美洲大道1290號進行佈局調整,這令痴迷於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川普大為光火。 「我花200萬美元設計的青銅大門,他們說要換成朝東南方向的水晶旋轉門!」川普曾在內部會議上咆哮。但最後他做出讓步,因為沃勒克給他算了一筆帳:每調整一個風水要素,香港方面就追加500萬美元投資。

筷子外交的失敗與重生
在鄭氏家族私邸的宴會上,川普遭遇了職業生涯最尷尬的時刻。當侍者端上完整的清蒸東星斑時,不會使用筷子的他試圖用叉子解剖魚頭,導致湯汁濺到鄭家純定制的阿瑪尼西裝上。 “那一刻全場安靜得能聽見中央空調的聲音,”沃勒克回憶道。但隔天川普便展現驚人應變力,他帶著團隊突襲唐人街採購了12套景泰藍餐具,並在後續談判中多次用”龍騰四海”等成語活躍氣氛,這種”川式幽默”意外獲得香港夥伴的認可。

高爾夫球場上的美元戰爭
深水灣高爾夫俱樂部的較量成為雙方關係的轉捩點。當羅康瑞提議每洞1000美元賭注時,資金鏈緊繃的川普臉色發白。最後雙方妥協為100美元/洞,並約定輸方需在媒體上稱讚對方球技。根據《南華早報》報道,川普當天連輸7洞,但隔天《紐約郵報》卻出現整版廣告:「香港球王盛贊美國地產天才」。這種虛實結合的公關策略,成為川普日後政治競選的預演。

第三章:蜜月結束-資本博弈與司法戰爭

利益分配的裂痕
2005年,當美洲大道1290號的估值飆升至17億美元時,合作裂縫開始顯現。香港財團計劃將資產打包進REITs(房地產信託基金)快速套現,而川普堅持長期持有以獲得租金收益。更致命的是,川普未經協商就擅自將大廈冠名為”川普國際金融中心”,這觸動了香港資本對品牌主控權的敏感神經。 “他突然在樓頂豎起30米高的TRUMP招牌,”參與項目的建築師李耀智說,”就像在聯合國的圓桌上插美國國旗。”

紐約法庭的東方戰役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雙方矛盾徹底激化。川普以”違反優先認購權”為由提起訴訟,索賠10億美元。這場持續五年的法律戰爭暴露出跨國合作的系統性風險:12箱證據文件中,既有特朗普手寫的”讓他們下地獄”便簽,也有鄭家純批示的”此子不可信”的粵語批註。曼哈頓高等法院最終判決川普獲得優先購股權,但必須以2005年評估價收購股份——這個被金融危機腰斬的價格,讓川普實際獲利不足預期的三分之一。

風水的終極報復?
諷刺的是,當川普在2016年競選期間吹噓自己”從中國奪回大樓”時,香港資本正在浦東陸家嘴複製另一個”美洲大道1290號”。由羅康瑞打造的新天地金融中心,其建築佈局完全沿用了紐約計畫的風水設計,甚至專門從普陀山請來高僧開​​光。這座2019年完工的超級辦公大樓,如今已成為摩根大通、貝萊德等華爾街巨頭的中國總部。 「有時候歷史會開輪迴的玩笑,」《華爾街日報》評論道,”川普以為自己在征服東方,實際上東方早已在重構西方。”

第四章:從董事會到白宮-商業遺產的政治轉化

河濱南計畫的雙重遺產
這個總利潤達12億美元的超級項目,為川普提供了東山再起的資本,也塑造了他對中美關係的認知模式。在《跛腳美國》一書中,川普將合作破裂歸咎於”中國人的貪婪”,卻選擇性忽略了香港資本對他商業帝國的拯救。這種敘事策略在其2016年競選廣告中達到巔峰:一個被巨龍吞噬的紐約大樓,配上”我會奪回屬於美國的一切”的標語。

商業經驗的外交投射
川普政府推行的”極限施壓”策略,與其在香港訴訟中”先漫天要價,再部分妥協”的戰術如出一轍。前白宮幕僚長約翰凱利曾透露,川普在2018年中美貿易談判期間,多次引用與鄭家純的博弈經歷:”要讓他們在魚頭宴上丟臉,他們就會在談判桌上讓步。」這種將複雜國際關係簡化為商業交易的思維,最終導致關稅戰陷入僵局。

香港夥伴的逆向投資
具有歷史諷刺性的是,當川普在總統任期內打壓中概股時,鄭氏家族正透過離岸基金大舉收購美國生技公司。新世界發展2021年報顯示,其在美國醫療地產領域的投資較2016年增長470%,這些養老社區多數位於川普的”鐵鏽帶”票倉。 “資本永遠在尋找裂縫中的陽光,”《經濟學人》分析指出,”香港富豪們比華盛頓更早看透’美國優先’的虛實。”

終章:帝國陰影下的新冷戰

如今,站在曼哈頓美洲大道1290號46樓的落地窗前,川普或許仍會想起1994年那個改變命運的香港之夜。這座被他稱為”戰勝中國”的 trophy building,實際上矗立著全球化的悖論紀念碑——它的每一塊大理石都刻著東西方資本的博弈密碼,每一扇風水調整過的窗戶都映照著資本主義的跨國狂歡。

當2024年總統競選廣告再次響起”奪回美國”的口號時,華爾街的分析師們正在計算:鄭氏家族在該大樓持有的49%股權,每年仍為其帶來超過8000萬美元的租金收益。這或許才是全球化時代最殘酷的隱喻:所謂的貿易逆差戰爭,不過是同一批菁英在不同舞台上演的資本雙城記。

延伸閱讀: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