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放盤

香港買樓防範律師樓詐騙指南

香港買樓防範律師樓詐騙指南

在香港購買物業涉及律師樓的詐騙案件雖然不常見,但一旦發生可能對買家造成重大損失。以下整理相關資訊及防範建議,供參考:


常見詐騙手法

  1. 挪用客戶資金
  • 律師樓可能在交易過程中代為保管訂金或樓款,若律師違反信託責任,將款項轉移或挪用,導致交易中斷且資金難以追回。
  1. 偽造文件或隱瞞產權問題
  • 不肖律師可能偽造業權文件、隱瞞物業的產權負擔(如抵押、訴訟等),讓買方在不知情下購入有問題的物業。
  1. 虛報費用或額外收費
  • 以各種名目(如手續費、文件處理費)追加不合理費用,尤其在買家不熟悉流程時趁機牟利。
  1. 與不良中介聯手詐騙
  • 律師樓與地產中介、發展商勾結,製造虛假交易或抬高樓價,誘騙買家支付款項。

防範措施

  1. 選擇信譽良好的律師樓
  • 透過官方渠道(如香港律師會名冊)確認律師資格及執業紀錄,優先選擇有物業交易經驗的事務所。
  1. 核實款項托管流程
  • 確認律師樓是否使用獨立「客戶帳戶」(Client Account)處理交易資金,避免款項與公司營運帳戶混用。
  1. 仔細審查文件
  • 要求律師詳細解釋每份文件(如買賣合約、產權查冊報告),並自行透過土地註冊處查證物業資料。
  1. 避免提前支付大額現金
  • 訂金或樓款應按正式合約條款支付,並保留所有收據及銀行轉帳紀錄。
  1. 全程跟進交易進度
  • 定期與律師溝通,要求提供交易進度更新,若發現拖延或異常,立即向律師會查詢。

受騙後的應對步驟

  1. 立即報警
  • 向香港警務處商業罪案調查科(CCB)報案,提供所有證據(合約、轉帳紀錄、溝通記錄等)。
  1. 向香港律師會投訴
  • 律師會設有投訴機制,可要求調查涉事律師的專業失當行為,甚至吊銷其執照。
  1. 申請法律援助
  • 若經濟困難,可向法律援助署申請協助,提起民事訴訟追討損失。
  1. 透過保險索償
  • 部分律師樓購買了「專業責任保險」,可嘗試透過保險途徑索償(需確認涉事律師樓是否有投保)。

法律責任與追討

  • 刑事責任:詐騙、盜竊、偽造文件等行為可能觸犯《盜竊罪條例》或《刑事罪行條例》,最高可判監14年。
  • 民事索償:受害者可透過法院追討損失,但過程可能耗時且需承擔訴訟風險。

重要提醒

  • 香港律師會要求所有律師處理物業交易時必須遵守《律師執業規則》,違規者可被紀律處分。
  • 交易過程中,買家有權要求律師解釋所有條款,切勿因「信任」而忽略細節。
  • 保留所有文件副本(包括電郵、短信),這些都可能成為關鍵證據。

若懷疑受騙,建議盡快尋求獨立法律意見(如社區法網、消費者委員會),並避免與涉事方私下和解。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