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altsverzeichnis
2024年8月,盛滙商舖基金以1,560萬元沽出水街地舖的消息震撼市場。是次成交為基金一個半月內第三度蝕讓。該基金先於上月以1,868萬元沽佐敦吳松街126號地下及閣樓舖位,單位於2022年7月以2,750萬買入,持貨約2年半,蝕讓882萬元或32.07%。
相隔一個月後,該基金以約2,010萬元沽筲箕灣筲箕灣道180號ONE EIGHTY地下2號舖,面積約1,433方呎 ,呎價約1.4萬元,基金持貨不足2年,蝕約490萬元或19.6%離場。
西營盤地舖原業主持貨34年獲利17倍的「神話」,在專業基金手中竟成「滑鐵盧」。當「舖王」李根興都需連環止損,究竟隱藏怎樣的結構性危機?(數據對比見表1)
表1:盛滙基金三次蝕讓關鍵數據
物業位置 | 購入時間 | 購入價(萬) | 售出價(萬) | 持貨期 | 蝕讓幅度 |
---|---|---|---|---|---|
西營盤 | 2022.08 | 2,450 | 1,560 | 3年 | 36.33% |
Jordanien | 2022.07 | 2,750 | 1,868 | 2.5年 | 32.07% |
Shau Kei Wan | 2022.12 | 2,500 | 2,010 | 1.5年 | 19.6% |
解剖蝕讓病灶:三大致命傷絞殺舖市
1. 疫後消費模式斷層:「電商+北上」雙重吸血
案例中的水街舖位雖有5.4厘租金回報,卻難掩致命缺陷——月租7萬元的食肆租客,正面臨「週末空城」衝擊。美聯工商舖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港島區街舖空置率達12.8%,較疫前飆升3倍。
更深層危機在於消費結構轉移:
- 「深廣消費圈」成型: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港人北上消費達4,200萬人次,相當於每月700萬人「用腳投票」
- 電商侵蝕實體:消委會調查指出,62%市民增加網購日用品頻率,傳統地舖「即興消費」優勢瓦解
2. 利率剪刀差絞殺:4.75%融資成本 vs 5.4%租金回報
以水街舖位為例,按現行H+1.3%貸款利率(實際約4.75%),扣除佣金及管理費後,基金淨回報率恐不足4%,稍遇租客波動即陷虧損。更致命的是,商舖估值與利率呈反向關係——每加息1%,舖價理論跌幅達8-10%(仲量聯行模型)。
3. 「舖位證券化」陷阱:流動性黑洞吞噬價值
基金操作模式存在先天缺陷:
- 高槓桿短周期:多採用3-5年封閉期,與商舖正常回本週期(通常8-10年)錯配
- 估值泡沫後遺症:2022年購入價多參照疫前租金,無視租務市場結構性下調
- 散戶化困局:基金拆細銷售導致業權分散,反削弱物業重整彈性
專家把脈:舖市何時見底?
「現時核心區舖租已回落至2008年水平,但利率正常化需時,預計2025年下半年或現轉機。」卻有另類聲音認為,商舖正經歷「去投資品化」進程,未來將回歸實用本位。
後記:數據之外的冷思考
當130萬變2,450萬再縮水至1,560萬的數字遊戲落幕,真正該被審視的或許不是某個基金的得失,而是整個商業地產估值體系的重構。在實體與虛擬的角力中,那些承載城市記憶的街舖,究竟該被視為金融工具,還是文化載體?這場蝕讓風暴,終將迫使人們直面選擇。
Weiterführende Literatur:
- Der hundertjährige Prozess gegen Casinokönig Zhou Zhuohua geht zu Ende, doch er behält weiterhin die Kontrolle über seine Kernaktiva
- 又黎 ! “舖王”鄧成波之子 鄧耀升遭財務公司入稟高院追2.3億巨債
- Der verrückte Deng Chengbo, der in finanziellen Schwierigkeiten steckende Agent, brennt darauf, nach Erhalt seines Auftrags Feuerwerkskörper zu zünden, um den Göttern Tribut zu zo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