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hercher
Fermer ce champ de recherche.

Inscrivez-vous pour lister votre propriété

[Property Market Express] Les prix de l'immobilier d'entrée de gamme à Shatin ont chuté de 30 % en quatre ans : un appartement de 215 pieds carrés à Tsui Wah Garden a été vendu pour 2,78 millions de dollars de Hong Kong

沙田翠華花園

本港樓市調整持續,沙田區迷你戶出現震撼成交。中原地產沙田市中心分行經理黎宗文透露,翠華花園B座中層8室近日以278.8萬元「流血價」成交,較四年前購入價大幅蒸發123.2萬元,成為區內近年最慘烈蝕讓個案之一。

成交詳情

物業:沙田翠華花園B座中層8室
實用面積:215平方呎(一房開則)
成交價:278.8萬港元
累減幅度:101.2萬元(較最初叫價380萬減26.6%)
持貨年期:4年
帳面蝕讓:123.2萬元(貶值30.6%)
呎價:12,967元

血淚成交背後的數字密碼

這套引發市場震盪的翠華花園B座中層8室,其成交軌跡堪稱香港樓市縮影。透過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比對,我們發現該單位2021年成交價402萬元時,正處於疫情「反常牛市」的頂峰期。當時全港納米樓(實用面積200-300平方呎)平均呎價達18,743元,較2019年疫情前飆升23%。但隨著美國聯儲局啟動暴力加息週期,這個被過度金融化的市場開始顯露脆弱性。

值得關注的是,該單位最終成交呎價12,967元,較同屋苑2016年同類單位成交呎價13,502元更低,實質價格已倒退回7年前水平。若計入4年間約12%的通脹率及約4.8%的按揭利息成本,業主實際虧損幅度超過45%。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楊明儀指出:「這種實質負收益現象,在過往30年樓市週期中極為罕見。」

四維度解構暴跌成因

供應過剩危機:納米樓「堰塞湖」效應
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最新《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報告,未來3年全港將有5.2萬個新供應單位,其中35%為實用面積少於300平方呎的納米戶型。更嚴峻的是,差估署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納米樓空置率達9.8%,較整體私樓空置率4.1%高出逾倍。

    利率風暴下的槓桿災難
    以本案為例,業主當年若承做九成按揭,4年間供款額中超過80%用於支付利息。經絡按揭首席分析師劉圓圓測算,若業主採用H+1.3%浮息按揭,實際供款利率已從2021年的2.05%飆升至現時的4.1%,月供增加47%。「這類高槓桿投資者在利率正常化過程中首當其衝。」

    區域競爭力衰退:沙田老化困局
    沙田市中心屋苑平均樓齡已達38年,面對大圍站上蓋柏傲莊等新世代屋苑的競爭,老化問題日益突出。美聯物業區域經理陳國良指出:「同區新盤管理費每呎4.2元,舊屋苑僅2.8元,但年輕買家寧願多付50%選擇智能家居配套。」此外,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沙田區2021-2023年淨移出人口達1.2萬人,加速區域購買力流失。

    移民潮引發的「斷捨離」拋售
    入境處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香港居民淨移出達6.7萬人,持續的移民潮正在改變樓市生態。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經紀透露:「我們接獲的急售委託中,約四成業主表明移民時間表,部分甚至接受低於銀行估價15%-20%的報價。」

      多米諾效應正在形成

      這宗成交已引發連鎖反應。據美聯物業統計,翠華花園現有12個放盤中,7個在消息傳出後調價,平均降幅達8.5%。更值得警惕的是,中銀香港近期將沙田區納米樓估值係數下調0.15,直接影響買家按揭成數。星展銀行零售銀行業務總監伍維洪警告:「估值下行可能觸發負資產危機,特別是2019-2021年高位入市的投資者。」

      政策轉向加劇市場分化
      政府「撤辣」政策意外成為壓垮迷你戶的最後稻草。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指出:「發展商在新盤定價策略更趨激進,元朗某新盤近期推出288呎單位定價僅450萬,直接搶奪二手市場客源。」事實上,2023年第三季一手納米樓成交量同比上升62%,而二手市場同期下跌39%,顯示購買力正被新盤虹吸。

      市場分析指,該單位跌價幅度反映多項不利因素

      1. 納米樓供應過剩:近年多區迷你盤落成,分散上車客源
      2. 息口高企壓力:供樓成本急升削弱投資吸引力
      3. 區內配套老化:沙田市中心屋苑面臨新盤競爭
      4. 移民潮影響:部分業主急套現離場

      值得留意的是,原業主2021年以402萬元購入單位時,正值疫情期間樓市高位。經紀透露,單位自去年11月起已三度調價,從380萬降至329.9萬,最終再劈51.1萬才獲上車客承接。目前同類放盤叫價普遍維持300萬元以上,是次成交或引發區內割價潮。

      業界人士提醒,隨著政府撤辣後發展商力推新盤,二手市場尤其是細單位將持續受壓,建議持貨者應定期檢視市場變化。

      Lectures complémentaires :

      Comparer les annonces

      Comp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