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des matières
一個詐騙團伙假冒大圍「名城」屋苑業主賣樓,騙取292萬元訂金,其中一名涉案疑犯潛逃七個月後落網!今年初,騙徒冒充「名城」某單位業主,利用偽造身份證開設銀行戶口並簽訂臨時買賣合約,成功騙過律師樓和地產代理,收取292萬元訂金後銷聲匿跡。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鎖定目標展開追查,昨晚終於在Sham Shui Po將一名涉案男子拘捕,目前正全力追緝其餘同黨。
事件全貌:精密設計的騙局
身分克隆
印製仿真身份證
同步變更銀行戶名(透過入境處正式更名程序)
交易場景建構
價格誘餌策略:開價較市價低12%(同期名城平均呎價18,500元)
數位化驗證流程:全程使用WhatsApp傳送證件影像規避實體驗證
資金洗白網絡
改名與業主相同的名字存入買家開出的支票
使用傀儡帳戶進行多層分流
值得關注的是,本案嫌犯利用《土地註冊條例》第16A條「優先登記」原則,在真業主察覺前已完成臨時買賣合約登記,這使得後續法律程序異常複雜。
冒名開戶騙款 潛逃七個月始落網
被捕男子姓彭,40歲,自稱無業,據悉有吸毒習慣。他在案中冒充業主開設銀行戶口,用以接收同黨騙來的訂金。
據案情透露,彭先取得「名城」某單位業主的姓名等個人資料,隨後利用這些資料將自己身份證上的姓名改為業主姓名,並以此到銀行開設戶口。案發後,他再將身份證姓名改回原狀。與此同時,其同黨則用業主資料偽造身份證,並製作假租約等樓宇文件。去年12月,騙徒透過地產代理將該單位放盤,並覓得準買家。今年2月,他們簽署臨時買賣合約,收取約290萬港元訂金,存入彭開設的銀行戶口後,集體攜款潛逃。直至真業主收到律師樓文件,才驚覺物業已被冒名出售。
警方埋伏深水埗 拘捕疑犯
警方於今年2月接獲報案,由商業罪案調查科接手調查,迅速鎖定開設收款戶口的彭姓男子身份。然而,疑犯潛逃七個月,行蹤成謎。探員獲悉他有一名親密女友,於是在深水埗醫局街一帶埋伏監視多日。昨晚7時,彭某終於現身探訪女友,探員隨即以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處理已知道或相信為代表從可公訴罪行的得益的財產」(「洗黑錢」)罪名將其拘捕,並在其身上檢獲少量毒品。目前,警方仍在追捕另一名冒充業主與地產代理及律師樓接洽的同黨。
地監局籲代理核實身份
Autorité des agents immobiliers早前表示,不宜對個別案件置評,但已透過執業通告提醒代理,必須謹慎核實賣方身份。在發放訂金予賣方前,應確認賣方與業主身份一致,或具備合法出售權;亦可建議買方將訂金交由律師行託管,以減低風險。
公民防線:產權保障的個體策略
第一層:事前查核
- 使用「綜合查冊2.0」(可同步比對差餉、水電與稅務紀錄)
- 要求面對面驗證身分(使用政府「智方便」即時認證)
- 委託獨立測量師進行現況評估
第二層:資金監控
- 採用「分階段託管」付款(每階段最高不超過物業價值15%)
- 要求提供銀行本票而非私人支票
- 設定共管帳戶(需買賣雙方共同簽署方能動支)
第三層:事後補救
- 立即申請物業禁制令(防止產權異動)
- 啟動保險理賠程序(多數產權保險已涵蓋詐騙風險)
- 透過民事追償令凍結相關資產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保險業聯會最新數據顯示,購買產權保險的比例從2020年的18%升至2023年的41%,理賠成功率達79%。
監管聯防
- 成立跨部門反產權詐騙專案組(整合警務處、金管局、地監局等)
- 建立高風險交易通報系統(類似反洗錢的FIU架構)
業界自律
- 推行地產代理分級認證制度
- 制定數位驗證強制標準(如必須使用指定認證App)
公民教育
- 將產權保障納入中學通識課程
- 設立「物業交易安全認證」線上課程
- 定期發布詐騙手法演變報告
物業簡介
名城(Anglais:Festival City)位於Hong KongNouveaux territoiresShatinTai Wai,pour港鐵大圍車廠上蓋的一個大型私人屋苑綜合發展項目,原址北面部份是大圍單車公園;南面部份是香港駕駛學院,更前身為白石村。名城由九鐵公司於2005年11月招收意向,翌年招標(可選擇只投標一部分(第一及二期為合約一,第三期為合約二)發展權,或全部兩部分發展權,唯後者優先考慮),最終由Cheung Kong中標合作發展。兩鐵合併後,物業發展權轉讓予港鐵公司。項目在2007年7月動工,於2010-12年分期落成,合共提供4,264個住宅單位,全部為三房及四房大單位,並由長江實業及港鐵合作發展。名城英文名為Festival City,寓意享有多姿多采的都會生活。由於屋苑鄰近多間大學,吸引不少港漂生居住,加上有不少說國語的人居住,因此中港矛盾時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