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des matières
香港比華利山別墅,這個象徵財富與地位的豪華社區,曾因眾多明星與富豪聚居而備受矚目。然而,2017年一名新住客的到來,卻為這片「人間天堂」埋下一顆定時炸彈。他自稱「黎博士」,以慈善家、企業家、道教信徒的多重人設,精心編織了一場涉及4億港元的龐氏騙局。這場騙局不僅揭露了人性的貪婪與輕信,更折射出社會名流光環背後的脆弱信任鏈。
豪宅裡的「隱形獵手」——黎偉業的入場布局
比華利山別墅位於香港大埔區,其住戶非富即貴,租金動輒數十萬港元。2017年,黎偉業攜一家四口高調入住一棟700平方米的七層別墅,並宣稱另擁兩棟物業供傭人與保鏢居住。儘管其身高僅一米六,且造型奇特(長髮蓄鬚、道教風格裝扮),但他以「風水玄學」合理化一切,迅速消解鄰居疑慮。

黎偉業 同佢老婆 黎李潁賢女士深諳「富豪人設」的經營之道:
- 物質符號的堆砌:名車、豪宅、每月十萬的天台燈光(宣稱「以光吸財」)構築財富表象。
- 興趣包裝的多元性:習武、動漫收藏、街機遊戲,打造「潮流精英」形象。
- 宗教與玄學背書:以道教信仰解釋生活細節,如按「玄學日程表」洗澡,賦予行為神秘合理性。
這種精心設計的「人設矩陣」,讓他在短時間內被社區接納為「神秘富豪」,為後續行騙鋪平道路。
社交煉金術——從邊緣人到「頂流名士」
黎偉業的野心遠不止於扮演富豪。他深諳香港名流圈的遊戲規則,以「慈善」為跳板,將自己塑造成社會賢達:
- 創立比華利山國際獅子會:借助國際慈善組織的公信力,他舉辦公益音樂會、卡丁車賽事,並邀請藝人江美儀擔任活動主持,迅速積累社會資本。
- 頭銜轟炸策略:自封「全球華人傑出青年」「瑞士圣杰文大學榮譽博士」等20餘個虛假頭銜,透過媒體傳播強化權威形象。
- 名流合影攻勢:在社交網絡大量發布與洪金寶、鄧麗欣等明星的合照,利用「光環效應」提升可信度。
這些手段直擊人性弱點——人們往往傾向信任「有社會地位」的個體,卻鮮少驗證光環的真偽。黎偉業的「社交煉金術」,正是將虛構的頭銜與真實的名流關係混合,炮製出一劑令人眩目的信任迷藥。

龐氏騙局的「溫情面紗」——4億港元如何蒸發
2017至2021年間,黎偉業以多個「高回報項目」吸引投資:
- 九龍灣展貿中心改建計劃:聲稱將二手車場轉型為美食廣場,需募集資金。
- 自動販賣機連鎖網絡:宣稱在全港商場鋪設智能販賣機,承諾8%月息回報。
- 醫學基金扶貧擴張:以慈善名義吸引注重社會影響力的投資者。
詐騙手法解析:
- 初期高息誘餌:首期投資者確能按月獲利,形成「成功案例」口碑。
- 熟人網絡裂變:利用明星背書與社區鄰里關係,降低受害者戒心。
- 情感綁架策略:對裝修工人、家庭主婦等小額投資者訴苦借款,利用同情心擴大詐騙面。
至2021年,70名投資者共投入4億港元。然而,龐氏騙局的致命缺陷——需不斷吸收新資金支付舊利息——終致泡沫破裂。同年3月,黎偉業全家失蹤,別墅清空,基金會網站關閉,一場持續四年的騙局戛然而止。
曾與黎偉業密切互動的名人們紛紛劃清界限:
- 謝安琪:諷刺「因貧窮未被詐騙」,暗示圈內確有受害者。
- 江美儀:強調僅為「合作主持」,否認參與投資。
- 洪金寶家族:澄清「僅共進晚餐,無金錢往來」。
這種「集體切割」暴露名流圈的兩難困境:承認受騙將損及公眾形象;沉默則可能被視為共謀。更深層次的是,社會對「名流背書」的盲目信任遭到重擊——當光環成為騙局的工具,誰還能為真相擔保?

黎偉業案絕非孤例,其成功反映多重社會癥結:
- 財富崇拜與符號焦慮:香港高度物質化的環境中,豪車、豪宅成為身份通行證,使人們忽視對財富來源的審視。
- 慈善光環的異化:公益組織本應是社會良心的載體,卻被利用為詐騙道具,削弱公眾對慈善的信任。
- 監管體系的漏洞:虛假頭銜、空殼公司輕易通過形式審查,反映商業註冊與慈善機構監管的鬆懈。
此案亦揭示龐氏騙局的「現代變種」:騙徒不再隱身暗處,而是高調塑造正面形象,利用社交媒體與名流網絡加速傳播,使騙局更具隱蔽性與殺傷力。
騙局的餘波與反思
黎偉業至今下落不明,而案件留下的教訓遠超4億港元的數字:
- 對投資者的警示:高回報必然伴隨高風險,尤其是涉及「人情綁架」的項目。
- 對社會的拷問:當名流光環成為詐騙溫床,我們是否應建立更透明的背書責任機制?
- 對監管的呼籲:加強對慈善組織、商業頭銜的實質審查,堵住制度漏洞。
比華利山別墅的燈光依舊璀璨,但這場騙局撕開了香港名流社會的華麗外衣,暴露出光鮮背後的信任危機。黎偉業的「成功」,或許正是整個社會共同書寫的一則黑色寓言。
Lectures complémentaires :
- Le procès du roi du casino Zhou Zhuohua, qui dure depuis un siècle, prend fin, mais il conserve toujours le contrôle de ses principaux actifs
- L'empire de la famille Deng est en pleine crise de liquidation. ICBC reprend le Yuepin Resort Hotel et le Seaside Plaza, révélant le gouffre financier de la famille de l'oncle 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