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ca
Chiudi questa casella di ricerca.

Registrati per mettere in vendita il tuo immobile

Cerca
Chiudi questa casella di ricerca.

Li Genxing ha perso 8,82 milioni di dollari taiwanesi nella trappola della "cartolarizzazione dei negozi"

乞兒李根興盛滙商舖基金蝕882萬元離場

蝕讓風暴核心:吳松街126號舖位交易全解析

  1. 交易概況與帳面虧損
    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於2025年4月以1,868萬港元沽出佐敦吳松街126號地下連閣樓舖位,相較2022年7月購入價2,750萬港元,帳面虧損高達882萬港元(32%)。此舖位建築面積約980平方呎,連同630平方呎入則閣樓,現由租客以每月7.5萬港元承租,租金回報率約4.8厘,然而租金收益仍無法抵銷資產貶值衝擊。
  2. 歷史脈絡:七年內兩度「腰斬」的慘痛輪迴
    此舖位的價值崩跌並非首次。上一手業主於2015年4月以5,168萬港元購入,持貨7年至2022年轉售予李根興時,已蒸發2,418萬港元(46%),而李根興此次再蝕讓,意味該物業自高峰期累計貶值3,300萬港元(64%),近乎「腰斬再腰斬」。此案例凸顯疫情後零售市道疲弱,加上政策與經濟環境變動,商舖投資風險劇增。
  3. 李根興的「第一滴血」:基金成立以來首宗蝕讓
    李根興自2009年起累計買賣逾260間街舖,此次為其首次蝕讓沽貨,亦是盛滙商舖基金自2016年成立以來的首宗虧損交易,被其稱為「第一滴血」。此舉不僅反映個人投資失利,更預示整體商舖市場陷入深度調整期。

市場連鎖效應:盛滙基金「蝕讓潮」與舖市寒冬

  1. 兩個月五度蝕讓,平均貶值28%
    李根興近月加速沽貨,連同吳松街舖位,已累計五度蝕讓,總套現約8,508萬港元,較購入總成本1.18億港元虧損3,292萬港元,平均貶值幅度達28%。其他蝕讓案例包括:
  • 新蒲崗衍慶街舖位:2021年以2,100萬港元購入,2025年以1,340萬港元沽出,貶值36%.
  • 尖沙咀堪富利士道舖位:2023年購入價2,000萬港元,2025年以1,730萬港元售出,虧損13.5%.
  • 西營盤水街舖位:2022年購入價2,450萬港元,2025年以1,560萬港元沽出,蝕幅36%.
  1. 民生區與核心區齊跌,租金回報難撐市
    政府Dipartimento Rating e Valutazione數據顯示,商舖售價較疫情前高位回落近四成,而李根興指出,即使核心區租金有望回升3-5%,民生區舖位價格已觸底,但整體市場仍缺乏反彈動力。例如,吳松街126號舖位雖有4.8厘租金回報,仍難阻價格下滑,反映投資者對資產增值信心低迷。
  2. 內地買家接盤:市場結構轉變
    盛滙基金近期沽出的五間舖位中,四間由內地背景買家承接,顯示本地投資者退場之際,內地資金或趁低吸納香港資產,此趨勢可能重塑商舖市場的買家結構。

深層次衝擊:舖市寒冬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1. 零售業轉型與消費模式巨變
    疫情加速線上消費取代實體店趨勢,即使旅遊業復甦,旅客消費力亦不如以往。佐敦等傳統旅遊區商舖依賴內地客群,但「一簽多行」政策未全面恢復,導致人流與消費額雙雙下滑。
  2. 利率上升與融資成本壓力
    全球加息周期增加持有物業的融資成本,商舖投資者需更高租金回報率方能抵銷利息支出。然而,當前舖租水平未見顯著回升,進一步壓縮投資回報空間。
  3. 政策不確定性與業主心態
    政府差餉重估、租金管制傳聞等政策風險,加上業主對後市信心不足,導致放盤量增加、價格競爭加劇。例如,美聯信心指數顯示舖位放盤態度趨向悲觀,間接拖累成交價。

蝕讓潮下的市場啟示

佐敦吳松街舖位的蝕讓風暴,不僅是單一投資案例,更是香港商舖市場轉型的縮影。從李根興的「換貨求生」到內地資金進場,反映市場參與者正重新定位策略。在零售業結構性調整與利率高企的雙重夾擊下,商舖投資已從「穩賺」轉為「高風險博弈」,唯有精準判斷區域潛力、租客質量與政策風向,方能在逆市中覓得曙光。

Ulteriori letture:

Confronta Strutture

Confro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