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闭此搜索框。

注册放盘

搜索
关闭此搜索框。

将军澳新都城二期惨蚀125万元

將軍澳新都城二期

美联物业分行高级分区营业经理林健伟表示,近日成功促成将军澳新都城二期10座低层F室的成交。该单位实用面积约363平方呎,采2房间隔,座向东南,原以510万元放盘约1个半月,最终获区内用家以475万元承接,实用呎价约13,085元。据了解,原业主于2019年2月以600万元购入该物业,此次转手帐面亏损约125万元,单位期内贬值约20.8%。

此外,根据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屋苑最新成交为2期4座中低层B室,实用面积656平方呎,以745万元成交,实用呎价约11,357元。这笔交易进一步反映了市场对该屋苑的需求,尽管部分单位出现价格调整,但整体市场仍保持一定的活跃度。

市场寒流下的标志性蚀让事件

近日将军澳指标屋苑新都城二期惊现重大蚀让成交,引发市场热议。美联物业分行高级分区营业经理林健伟向本刊独家披露,该宗瞩目成交涉及二期10座低层F室,实用面积363平方呎两房单位,原业主于2019年2月楼市高峰期以600万港元购入,经历长达52个月的持货期后,最终以475万港元易手,帐面亏蚀达125万港元,跌幅高达20.8%,折算每月蒸发2.4万港元资产值。此案例不仅创下该屋苑近三年最大单一亏损纪录,更被视为反映后疫情时代楼市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信号。

个案详情与市场数据交叉分析

该蚀让单位位处低层东南向,实用呎价13,085港元,较同类型中层单位市价折让约15%。值得关注的是,土地注册处同期录得二期4座中低层B室成交,实用面积656平方呎单位以745万港元易手,实呎11,357港元。两笔交易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反映小户型市场承压,后者显示中大户型需求相对坚挺。据中原地产研究部数据,新都城本月成交量较去年同期下跌28%,但大于600呎单位成交占比却逆市上升至35%,显示市场出现「换楼需求压缩首置市场」的特殊现象。

历史脉络与区域发展综述

创建于1996年的新都城,作为恒基兆业在宝琳站的标杆项目,见证了将军澳新市镇的完整发展历程。这个分三期开发的超大型屋苑,总户数达6,768伙,在1997金融风暴前推出首期,其定价策略与销售表现曾被视为香港楼市晴雨表。现时屋苑配套成熟度冠绝同区,基座商场MCP Central面积逾50万平方呎,连接港铁宝琳站与大型巴士总站,形成「五分钟生活圈」典范。

市场调整的多维度成因解析

  1. 利率周期冲击:据金管局最新数据,香港最优惠利率自2022年起累计上调3.25厘,直接导致400万贷款月供增加逾23%,严重削弱上车客购买力
  2. 供应量激增:差饷物业估价署报告显示,将军澳未来三年将有逾8,000伙新供应入市,形成存量房与新盘直接竞争格局
  3. 跨境替代效应:中原地产研究指出,全面通关后约15%原计划在港置业者转投大湾区房产市场
  4. 政策后遗症:额外印花税(SSD)绑定期与市况逆转产生叠加效应,迫使部分业主「断臂止损」

专业人士深度访谈

  1. 经纪实战视角:
    林健伟分析指出:「是次蚀让单位属低层兼临街位置,且2019年购入价包含当时约8%的发展商二按优惠,实际财务成本更高。现时市场对景观与楼层敏感度较高峰期提升逾30%,优质户抗跌力明显较强。」
  2. 经济学家宏观解读:
    岭南大学经济学系何泺生教授表示:「此个案反映港楼进入价值重估阶段,过去『愈细愈贵』的畸形定价模式正在修正。预计未来18个月,300-500万中小型单位将面临最大调整压力。」
  3. 测量师专业评估:
    仲量联行估值部董事周永亨指出:「按现时重建成本计算,新都城单位合理估值应在实呎11,000-13,000港元区间,是次成交价已接近成本价,预示市场进入筑底阶段。」

同区比对与替代选择

比较将军澳南新晋屋苑表现,MONTEREY近期成交实呎仍稳守14,500港元,而新都城三期呎价则维持在12,800港元水平。资深投资者陈氏分享:「现时区内出现『十年楼龄折让』现象,2000年前后落成屋苑普遍有15-20%价格折让,形成独特的阶梯式市场结构。」

持货策略与财务规划建议

  1. 压力测试新常态:以现时H按封顶息率4.125%计算,买家应以现行供款额130%作压力测试
  2. 跨周期持货策略:中大型单位业主可考虑「以租代售」过渡,据美联租金指数,新都城两房现时月租约13,500港元,租金回报率约3.4%
  3. 装修增值要诀:资深室内设计师黄国强建议:「低层单位可透过采用隔音玻璃与垂直绿化设计,将楼层劣势转化为特色卖点。」

未来趋势预测与风险警示

综合多家大行分析,市场呈现三大走向:

  1. 价格双轨化:优质户与普通户价差将由现时20%扩至30%
  2. 成交结构转变:首置比例料由65%降至50%,换楼链启动需时
  3. 利率敏感度:若美息在2024年下半年下调,港楼有望于2025年初触底反弹

历史案例对比研究

回顾过去二十年重大调整期,2003年沙士期间新都城曾录得实呎1,800港元低位,2016年楼市调整期则出现18%跌幅。是次调整无论在持续时间或跌幅深度上,均已超越2018-2019年贸易战时期表现,但较1997-2003年累跌65%的幅度仍属温和。

置业者实战指南

  1. 议价策略:针对持货超过5年的单位,可参考土地注册处原始成交价加3%年复合增长率开价
  2. 法律审查要点:特别注意2019年前后购入单位是否涉及发展商二按或呼吸PLAN条款
  3. 财务规划:善用「居所贷款利息扣除」税务优惠,最高可扣减10万港元应课税收入

结语

这场发生在新都城的125万港元蚀让风波,实为香港楼市结构性调整的微观缩影。在利率正常化与供应持续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市场正经历从「普涨时代」向「价值投资时代」的深刻转型。对于准买家而言,当前市场既充满挑战亦暗藏机遇,关键在于精准把握个盘价值与长线规划的平衡点。正如资深分析师所言:「最好的入市时机,永远建立在对个案价值的深刻理解之上。」

新都城坐落于九龙宝琳(美联分区)运亨路1号,由知名发展商恒基兆业开发,于1996年12月正式落成。屋苑分为三期,共由21座楼宇组成,提供6,768个住宅单位。作为宝琳区的标志性住宅项目,新都城以其完善的社区配套和便利的交通网络著称,深受居民青睐。

比较清单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