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
政策背景与经济情势分析
香港特区政府于2025年2月26日公布新年度《财政预算案》,在持续财赤压力下,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出一系列房地产政策调整与北部都会区加速发展计划。此举被视为平衡公共财政与刺激经济的关键举措。根据政府数据,2024/25年度地价收入仅135亿港元,较预期减少195亿;印花税收入580亿港元,亦较预期低130亿港元,反映楼市低迷对政府财政的双重冲击。
第一部分:楼市政策重大变革
1.1 印花税改革:400万以下物业税率历史性下调
新预算案最受瞩目的政策,莫过于大幅放宽从价印花税(第二标准税率)税阶。即日起,楼价400万港元或以下的住宅及非住宅物业,印花税从原价1.5%降至定额100港元,降幅高达99.8%。以400万物业为例,税款从6万港元骤减至100港元,此举直接刺激首置族与中小型投资者入市意愿。
政策效果预测:
– 市场结构转变: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2024年400万以下物业占总成交量的23%,预计新政策将使此比例提升至35%以上。
– 租金回报率提升:以九龙区300-400万物业为例,按现行平均租金1.2万港元计算,税务成本降低后,年化租金回报率可从2.8%升至3.1%。
– 财政影响:政府每年税收减少约4亿港元,但可望透过成交量增长抵销部分损失。
历史比较:
自2010年引入额外印花税(SSD)以来,香港楼市经历多次「加辣」与「撤辣」。此次改革标志着政策从抑制投机转向支持刚需,与2023年将300万以下物业印花税降至100港元的措施形成连续性布局。
1.2 土地供应策略转向:住宅优先与商业用地转型
2025/26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 住宅用地:推出8幅住宅地,连同铁路物业、市建局项目,总供应量达13,700伙,较上年度增加15%。
– 商业用地:暂停推出纯商业地块,并启动「商转住」研究,首批目标包括启德与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的闲置商业用地。
市场解读:
– 供需平衡调整:未来五年私楼年均落成量降至17,000伙,较过去五年减少8%,反映政府对楼市过度供应的警惕。
– 产业布局考量:商业用地转型配合北部都会区现代物流圈规划,避免传统CBD过度饱和。

第二部分:北部都会区战略提速
2.1 基础建设全面铺开
– 交通网络:北环线第一期古洞站2027年竣工,第二期前期工程启动;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勘查设计年内展开,目标2034年通车。
– 跨境协同: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首期三座大楼启用,37亿港元基建拨款加速深港科研要素流动。
2.2 产业集群布局
– 创科走廊:新田科技城总体规划Q3完成,沙岭数据园区10公顷用地年中改划完成,预计吸引逾50家数据中心进驻。
– 教育枢纽:北都大学教育城预留90公顷土地,筹建第三所医学院及国际科研机构分支。
经济效益预估:
– 直接贡献:河套园区全面运作后,年产值达520亿港元,创造5,200个高技术职位。
– 乘数效应:物流、会展等配套产业预计带动北区GDP年增长2-3%。
第三部分:市场反应与政策争议
3.1 地产市场即时波动
– 成交激增:政策公布后首周,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400万以下物业价格指数上升1.2%,十大屋苑周末睇楼量增40%。
– 发展商策略:新鸿基、长实等加快推出纳米单位,屯门「飞扬2期」即日加推50伙应市。
3.2 社会舆论分歧
– 支持声音:中小型地产代理协会估计,新政可使全年成交量突破6万宗,带动装修、按揭等关联产业复苏。
– 质疑观点:学者警告税务优惠或催生「劏房证券化」,需强化监管防止投资者滥用政策。
第四部分:长远财政规划与风险管控
4.1 赤字管理策略
– 中期预测:2025/26年度经营帐目达致平衡,但北部都会区巨额投资使非经营帐目持续赤字,预计2026/27年起赤字逐年收窄。
– 发债规模: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至650亿港元,专项融资北都区环保基建。
4.2 潜在风险预警
– 利率波动:若美联储延后降息,香港楼市复苏力度恐低于预期。
– 地缘政治:跨境数据流动政策需平衡国家安全与科创自由,河套园区营运面临复杂挑战。
第五部分:国际比较与政策启示
5.1 全球城市楼市调控模式
– 新加坡对照:组屋政策保障基本居住需求,香港可借镜其「双轨制」平衡市场与福利。
– 深圳经验:产业园区与人才住房捆绑开发,启发北都区产城融合规划。
5.2 大湾区协同效应
– 跨境置业:研究显示23%北都区潜在买家为大湾区居民,需完善税务与按揭跨境衔接机制。
– 产业分工:香港专注研发与金融服务,深圳承接制造环节,共建「前研后产」生态链。
结语:政策转向的历史意义
2025年预算案标志着香港楼市政策从「需求管理」迈向「结构性改革」,透过税制杠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同时以北部都会区作为经济转型引擎。然而,在人口老化与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政策成效仍待观察。未来关键在于能否在财政纪律与战略投资间取得精准平衡,为香港下一阶段发展奠定稳健基础。
附录:关键数据速览
| 项目| 2025/26预算| 同比变化 |
| 地价收入| 210亿港元| +55.3% |
| 印花税收入| 580亿港元| -18.3% |
| 住宅成交量| 5.3万宗| +23% |
| 北部都会区投资| 370亿港元| 新增专项拨款 |
| 人才入境计划| 27万宗获批| 累计43万申请 |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差饷物业估价署
陈茂波,大紫荆勋贤,GBS,MH,JP(英语:Paul Chan Mo-po,1955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潮州,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兼任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是香港执业会计师。曾任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发展局局长、法律援助服务局主席、华德匡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于2008年至2012年出任香港立法会功能界别会计界议员,其后于2012年7月29日辞职,于翌日起担任发展局局长。
北部都会区(英语:Northern Metropolis,简称:北都),为香港政府发展中之计划。于2021年10月6日由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提出,为2021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之一部份,预料会于20至30年内分阶段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