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闭此搜索框。

注册放盘

搜索
关闭此搜索框。

杨家诚7.2亿港元洗钱案

楊家誠7.2億港元洗錢案

杨家诚涉嫌洗黑钱逾7.2亿元的案件中,力宝证券前经纪透露,杨曾将630万元现金存入银行,称此为「补仓」操作,效率高于汇款或支票。控方质疑此说法,指出630万元千元纸币叠起约半米高,并非小数目。


楊家誠
杨家诚

一、案件背景:从足球大亨到阶下囚

  1. 杨家诚的崛起与争议
  • 简述杨家诚发迹史:从发型屋老板跻身伯明翰足球会首位华人老板,如何成为香港商界焦点。
  • 财富来源疑云:2011年首度被廉政公署调查,揭开7.2亿港元异常资金流动序幕。
  • 控罪要点:2001-2007年间透过5个傀儡户口清洗黑钱,涉款规模创香港司法史纪录。
  1. 案件特殊性分析
  • 跨境资金操作:结合内地投资项目(如星美集团)、香港证券市场与海外足球产业的洗钱网络。
  • 司法挑战:现金交易痕迹薄弱,控方依赖金融专家重建资金链,突显反洗钱取证难度。

二、庭审焦点:现金存款效率之争

  1. 控方质疑核心:630万现金存款合理性
  • 物理层面矛盾:金融专家计算630万千元钞票体积(约0.5米高、重7.3公斤),质疑「补仓效率说」违反常理。
  • 行业惯例对比:证券业大额交易普遍使用支票或汇款,现金交易易触发反洗钱警报。
  1. 潘稷证词争议
  • 利益冲突揭露:潘稷承认投资杨家诚内地项目215万,并持有泓锋国际3.05亿股,冲击其证人中立性。
  • 「熟客vs合伙人」之辩:控方紧咬潘稷在星美集团担任非执董的角色,暗示其深度参与杨氏商业网络。

三、企业网络解码:星美集团与成报传媒的资本迷宫

  1. 星美集团股权结构剖析
  • 杨家诚透过空壳公司持有星美25%股权,该集团后重组成《成报》传媒帝国。
  • 资金流动路径:洗钱指控指向利用媒体业现金流特性掩饰非法资金来源。
  1. 泓锋国际的杠杆游戏
  • 收购伯明翰足球会操作:以2.2亿港元杠杆收购,被质疑资金来源涉及地下钱庄。
  • 股价异常波动:2007-2009年间股价暴涨暴跌,疑似配合洗钱进行市场操控。

四、司法攻防战:控辩双方策略透视

  1. 控方证据链建构
  • 金融鉴证技术应用:通过分析5个傀儡户口的交易频率、地域分布及关联帐户,重建洗钱网络。
  • 心理战术:主控官以「未见过百万现金」强化陪审团对异常交易的认知落差。
  1. 辩护策略解析
  • 切割商业合作与洗钱:主张潘稷投资属个人商业判断,与杨家诚财务操作无关。
  • 质疑专家证词:挑战现金体积计算的实务可行性(如新旧钞厚度差异、银行快速点钞流程)。

案件编号: DCCC860/13

延伸阅读:

比较清单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