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放盘

大角咀帝峰.皇殿成交案例分析

大角咀 帝峯.皇殿 成交案例分析

香港二手楼市疲弱:爱琴海岸与帝峰.皇殿案例分析

香港楼市近年来进入调整期,二手市场成交疲软,部分物业即使持货多年,升值幅度亦远低于过往高峰期。本文以屯门爱琴海岸及奥运站帝峰.皇殿的两宗成交个案为例,探讨当前市场状况、投资回报现实,以及影响楼价的潜在因素。

案例一:爱琴海岸海景三房呎价跌至8,865元

屯门爱琴海岸2座中层C室最近以547万元易手,实用面积617平方呎,呎价约8,865元。这是一间三房间隔单位,面向西南享有海景,并附有雅致装潢,具一定吸引力。该物业最初叫价620万元,放盘后吸引同屋苑换楼客洽购。买家趁楼价低位伺机入市,经过议价,最终减价73万元成交,减幅达11.8%。

原业主于2012年11月以550万元购入此单位,持货超过12年,帐面仅亏蚀3万元,跌幅不足1%。表面上看似损失轻微,但若计入通胀、交易成本(如印花税、佣金)及物业维护费用,实际亏蚀可能高达30万元。根据中银网上银行估价,该单位现值约543万元,而恒生银行估价则为556万元,显示成交价落在合理范围内,反映市场对该类单位的估值已趋稳定。


帝峯.皇殿
帝峰.皇殿

案例二:帝峰.皇殿开放式单位530万成交,15年升幅不足一成

另一宗成交来自奥运站帝峰.皇殿6座中层D室,一个实用面积333平方呎的开放式单位,以530万元售出,呎价约15,915元。该单位面向南望开扬景,原业主叫价580万元,放盘3个月后获投资者接洽。值得注意的是,单位目前有租户居住,买家无法实地睇楼,但因价格相宜且符合投资需求,仍决定以530万元连租约购入,减价50万元。

原业主于2010年7月以484.1万元购入此单位,持货15年,帐面获利45.9万元,升幅仅9.5%,远低于市场预期。香港置业高级区域董事黄庆龙指出,这宗交易属市价成交,单位目前月租1.65万元,计算下来新买家可享约3.7厘的租金回报。若将过去15年的租金收入纳入考量,原业主整体回报应不止帐面上的45.9万元,但即使如此,与过往楼市黄金期相比,升值幅度仍显疲弱。

区域比较:奥运站VS新界东北的冰火两重天

同为开放式单位,不同区位表现差异显著。参考2023年成交纪录:

区域        典型呎价   平均持有期租金回报率 
奥运站      16,000-18,0008.2年     3.1%      
屯门        12,500-14,0004.5年     4.8%      
启德        19,000-22,0006.8年     2.6%      

奥运站困境解析

  • 豪宅区错配:区内大型屋苑如柏景湾、君汇港多以家庭客为主,开放式单位难以融入社区定位
  • 替代产品竞争:同价位可选东涌升荟一房户(450呎约600万),吸引升级租客
  • 基建红利耗尽:高铁通车及西九文化区概念炒作褪去,缺乏新增利好刺激

市场背景:二手楼市为何疲软?

上述两宗交易反映了当前香港二手楼市的普遍现象:价格下调压力大,持货多年也未必能录得显著升幅。究其原因,可从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及市场供需三方面分析。

  1. 经济环境与利率影响
    自2022年起,全球进入加息周期,香港作为联系汇率制度的经济体,跟随美国加息步伐,HIBOR(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屡创新高。楼按利率上升直接增加了置业成本,降低了买家的入市意欲。对于投资者而言,高息环境亦削弱了物业投资的吸引力,因为租金回报未必能抵销资金成本上升的影响。例如,帝峰.皇殿单位的3.7厘回报看似不错,但在高息环境下,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仍不够突出。
  2. 政策调控与市场信心
    香港政府近年推出的多项楼市政策,如额外印花税(SSD)、买家印花税(BSD)及双倍印花税(DSD),提高了交易成本,抑制了短线炒卖行为。同时,2023年政府放宽部分按揭成数及压力测试要求,虽刺激了一手市场成交,但对二手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买家倾向观望,卖家则因市场冷淡而被迫减价,导致议价空间扩大,如爱琴海岸单位减幅达11.8%。
  3. 供需失衡与区域差异
    屯门及奥运站的物业成交显示出明显的区域特性。爱琴海岸位于屯门,属新界西区,近年受惠于基建发展(如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但整体二手市场仍受大量新盘供应竞争影响,买家选择增加,旧楼议价压力加剧。相比之下,帝峰.皇殿位于九龙奥运站,属市区核心地段,交通便利且生活配套完善,但开放式单位近年需求下降,年轻买家更偏好一房或两房间隔,导致该类单位升值潜力受限。

投资回报分析:帐面与实际收益的差距

从投资角度看,这两个案例的回报表现均不理想,且凸显了帐面利润与实际收益的差异。

  • 爱琴海岸:持货12年实蚀30万
    爱琴海岸单位的帐面亏蚀仅3万元,但实际回报需考虑多项隐性成本。以2012年至2025年的通胀率估算(假设年均2%),550万元的购买力已贬值约30%,即相当于损失约165万元。此外,交易涉及的印花税、佣金及物业管理费等开支,进一步侵蚀利润。若单位期间曾出租,按屯门区三房单位平均月租约1.5万至2万元计算,12年租金收入可能介乎216万至288万元,足以抵销帐面损失并录得一定收益。然而,扣除装修及维护成本后,实际回报仍远低于过往楼市高峰期的预期。
  • 帝峰.皇殿:15年升幅不足一成
    帝峰.皇殿单位的帐面升值9.5%,看似略有赚头,但15年的时间成本极高。以年均回报率计算,仅约0.6%,远低于同期银行定存利率或股票市场平均回报。若计入租金收入(每月1.65万元,15年约297万元),总收益可达340余万元,表面回报率提升至约70%。然而,扣除税费、管理费及装修支出后,净回报仍难以突破一倍,反映出开放式单位在当前市场的局限性。

楼市展望:短期调整还是长期趋势?

综合上述案例,香港二手楼市短期内难言乐观。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2024年全年楼价指数持续下跌,截至2025年4月尚未见明显反弹迹象。屯门及奥运站的成交案例显示,即使是具备海景或市区优势的物业,价格仍需大幅下调才能吸引买家入市。对于卖家而言,持货多年却无显著升值的情况,可能迫使更多业主选择止蚀离场,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压力。

然而,长期来看,香港楼市仍有一定支撑因素。首先,土地供应短缺仍是核心问题,政府虽加快推地,但新盘落成需时,二手市场仍具一定吸引力。其次,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若利率环境在2025年后转向宽松,资金或重新流入楼市,带动价格回升。此外,港府积极推动北部都会区及大湾区发展,屯门等新界区有望受惠于基建利好,潜在升值空间值得关注。

随着政府推动「简约公屋」及放宽首置按揭,细户型市场可能出现结构性转变:

  1. 下行情景(机率40%)
        – 北部都会区新增10万伙供应,进一步分流租客
        – 2025年前开放式单位呎价再跌10-15%
  2. 横行情景(机率50%)
        – 发展商改装纳米楼为共享公寓,提升租金收益
        – 政府推出「空置税」逼使业主降价放租,稳定回报率
  3. 上行情景(机率10%)
        – 内地重启「专才计划」带动20万人才来港,刺激租务需求
        – 虚拟资产炒家将细单位作为法币出入金渠道,催生短炒热潮

投资建议:谨慎入市,把握时机

对于有意置业或投资的买家,这两个案例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当前市场议价空间较大,买家可趁低位入市,但需关注物业的出租潜力及区域发展前景。例如,爱琴海岸的海景三房适合家庭自住或长线收租,而帝峰.皇殿的开放式单位则更适合短线投资者,依靠租金回报弥补升值不足。其次,投资前应充分计算实际成本与收益,避免被帐面数字误导。最后,密切留意政策及利率变化,把握市场转向的时机,才能在疲弱市况中寻找机会。


结语

爱琴海岸及帝峰.皇殿的交易案例,生动反映了香港二手楼市的现状:价格下调、升值放缓、回报趋平。无论是屯门的三房单位还是奥运站的开放式单位,持货多年的业主均未能实现理想收益,显示市场已从过往的高增长阶段进入调整期。对于买家而言,这或许是低位入市的机会;对于卖家来说,则需重新评估持有策略。未来楼市走向,仍取决于经济复苏速度、政策调整力度及区域发展潜力,值得持续观察。

细户型市场正从「投机工具」转型为「现金流资产」,唯有主动管理方能突围。正如华尔街谚语所言:「没有坏的资产,只有错误的定价策略。


帝峰.皇殿 简介

帝峰.皇殿(英语:The Hermitage,英文名从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来),位于香港九龙大角咀海泓道1号的一个私人高尚住宅屋苑,于奥海城三期上盖,共设6座物业,提供964个住宅单位,而最高的为第一座,楼高55层。项目由信和置业南丰发展华人置业发展,屋苑由马梁建筑师事务所负责总体设计,并由丹下宪孝负责详细设计,2011年2月落成,2011年5月入伙,管理费为平均每平方呎约$3.2,由信和置业旗下的「帝峰· 皇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作物业管理。

比较清单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