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闭此搜索框。

注册放盘

大埔白石角天赋海湾3期呎价约10000元业主持单位约12年惨蚀480万元

大埔白石角天賦海灣

大埔白石角天赋海湾3期海钻10座高层B室,实用面积1450平方呎,属于4房间隔,近日以1450万元成交,呎价约10000元,与同区居屋呎价相近。

亏损超过480万元

据区内代理透露,买家看好白石角站未来的发展潜力,经过多次议价后达成交易。原业主于2013年以1853.4万元购入该单位,并于2021年开始放盘,最初叫价2800万元。经过多次调整价格后,最终累计减价1350万元,降幅约48%,才成功售出。业主持有该单位约12年,此次交易帐面亏损逾403万元。若计入购入单位时的厘印费(约69.5万元)及代理佣金等杂项支出,估计实际亏损超过480万元。

1.交易详情与市场定位错配

1.1 个案基本资料复盘
该单位为实用面积1,450平方呎的四房海景户型,2013年购入价1,853.4万港元,持有期间经历2015年股灾、2019年社会事件、2020年疫情及2022年加息周期,最终以1,450万成交,创下项目二手市场呎价新低。值得关注的是:

  • 价格断崖式下跌:原业主累计降价48%,较同座中层单位2021年成交价2,350万元暴跌38%
  • 持有成本黑洞:除帐面亏损403万,计入69.5万厘印费及约2%佣金(29万),实际亏损突破500万大关
  • 租售比失衡:现时同类单位月租约3.8万元,按成交价计算租金回报仅3.1%,低于市场平均

1.2 白石角豪宅区的定位困境
天赋海湾作为新界东北指标豪宅,发展商当年以「吐露港最后临海地王」作招徕,三期共提供2,286个单位。但市场定位存在三大矛盾:

  1. 交通孤岛效应:虽邻近规划中的白石角站,但东铁线延迟至2034年通车,现时依赖巴士接驳,与传统豪宅区存在差距
  2. 供应过剩危机:周边5年内将新增逾4,000伙供应,包括科学园创新斗室、优景里项目等,稀释豪宅稀缺性
  3. 价格锚定失效:目前二手呎价跌至万元水平,与同区居屋(如宝雅苑实呎约9,500元)形成危险比价关系

2.政策环境与市场周期双杀

2.1 税务政策叠加效应
该交易完美体现香港「辣招」的长尾影响:

  • 额外印花税(SSD)枷锁:2013年购入时适逢SSD三年禁售期,业主错失2016-2018年楼市高峰期出货机会
  • 买家印花税(BSD)挤压:非本地买家占比从2012年高峰期的20%跌至现时不足3%,直接冲击豪宅市场
  • 压力测试门槛:现时1,500万以上物业需通过5.75%按揭利率测试,剔除逾六成潜在买家

2.2 利率周期与经济转型
美联储暴力加息彻底改变游戏规则:

  • 供款负担倍增:以该单位当年七成按揭计算,月供从2013年的3.9万(H+1.5%)暴增至现时的7.2万(P-2.25%)
  • 资产配置转移:香港1个月HIBOR从0.15%飙升至5.0%,定存收益超越豪宅租金回报
  • 中产购买力萎缩:本港2023年Q2家庭负债比率升至93.3%,创历史新高

3.供需结构性逆转

3.1 供应侧:北都计划重塑格局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正改写新界东北价值链:

  • 发展重心北移:古洞北/粉岭北将释放7,400伙私楼供应,直接分流白石角高端客源
  • 科技走廊定位:河套区集中发展创科产业,削弱白石角「低密度住宅区」的独特性
  • 基建资源倾斜:政府未来五年将向北都投入6,500亿基建预算,白石角站延期反映区域战略地位下降

3.2 需求侧:买家结构剧变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3年Q3逾2,000万豪宅成交中:

  • 内地客占比从2018年的35%降至12%
  • 企业名义购房比例由28%跌至9%
  • 首置客占比突破60%,反映投资需求断崖式下跌

4.专家解读与市场启示

4.1 业界观点交锋

  • 利嘉阁研究部主管陈海潮:「这宗交易是豪宅市场的警世钟,反映新界东北过度开发的后遗症」
  • 星展银行地产分析师丘卓文:「当豪宅租金回报长期低于融资成本,将引发系统性估值调整」
  • 前差估署署长彭赞荣:「政府需重新审视SSD『一刀切』政策,避免误伤长线持有者」

4.2 投资者行为模式转变
从该案例可归纳三大趋势:

  1. 去杠杆化:买家普遍要求30%以上议价空间,对高成数按揭持审慎态度
  2. 现金为王:2023年豪宅现金交易比例升至45%,较2018年翻倍
  3. 功能导向:四房户需求萎缩,800-1,200呎三房成为主流成交户型

5.未来三年关键变数

5.1 白石角站进度成生死线
根据港铁最新时间表:

  • 2026年开展详细设计
  • 2030年动工
  • 2034年竣工
    长达11年的空窗期将持续压制区内楼价

5.2 利率政策双向风险
美联储利率点阵图显示:

  • 2024年维持5%以上高息环境
  • 2025年或启动降息周期
    但本港银行体系结余已跌至447亿,跟随美息下调空间有限

5.3 供应洪峰来袭
差饷物业估价署预测:

  • 2024-2026年全港私楼年均落成量达2.1万伙
  • 新界东北占比将从现时18%升至27%
    库存去化周期恐延长至24个月以上

结语

这宗看似个别的蚀让交易,实质是香港楼市结构性转型的缩影。当豪宅光环褪去、政策红利消失、利率周期逆转三重压力叠加,投资者必须重新审视「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的传统法则。白石角的困境提醒我们:在都市发展的巨轮下,没有永远的黄金地段,只有不断演进的价值逻辑。未来楼市将加速分化,那些缺乏实质支撑的「概念豪宅」,或将迎来更残酷的价值重估。

比较清单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