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放盘

薄扶林豪宅银主盘卖「新界价」

薄扶林銀主盤賣「新界價」

一、成交案例概述:三房银主盘破底价现象

2023年薄扶林老牌豪宅屋苑碧瑶湾出现一宗震撼市场的低价成交:25座低层B室三房单位以850万港元易手,实用呎价仅8,854元,不仅跌破屋苑9,000元心理关口,更与新界区中端屋苑呎价水平相若(如沙田第一城近期呎价约11,000-14,000元)。此交易引发市场对港岛传统豪宅区价格支撑力的质疑,更反映银主盘去库存压力下的定价策略转变。


二、银主盘定价逻辑:去库存压力与市场风险溢价

此宗交易的核心特征在于其「银主盘」属性,反映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时的定价策略转变:

  1. 折让幅度扩大:从最初叫价1,280万降至850万,累计降幅达33.6%,远高于一般二手市场议价空间(通常为5-15%)。此举显示银主优先考虑现金回收速度,而非价格最大化。
  2. 风险定价模型:根据戴德梁行研究,银主盘定价通常需计入「强制交易折扣」(Forced Sale Discount),香港市场此类折扣率约为15-25%,但此案例达33%,反映市场流动性恶化下风险溢价提升。
  3. 财务成本叠加效应:银行持有银主盘每月需计提0.5-1%的资本准备金,长期持有反而增加亏损,迫使机构加速出清库存。

三、区域市场比较:薄扶林豪宅光环褪色?

尽管此属个别案例,但薄扶林区价格走势已显现结构性变化:

图表2:2023年港岛南区与新界东呎价对比

区域豪宅呎价(元)中端住宅呎价(元)
薄扶林18,000-25,00010,000-14,000
新界东8,000-12,0007,000-9,000
本案呎价8,854

数据显示,此成交价已接近新界东豪宅下限,但需注意两大关键差异:

  • 稀缺性贬值:薄扶林传统以低密度海景住宅著称,但此单位外望护土墙,稀缺性价值丧失,与新界普通住宅景观条件趋同。
  • 持有成本差异:港岛豪宅管理费通常达每呎5-7元,而新界仅2-4元,长期持有成本削弱价格优势。

四、长期持有效益分析:1.6倍增值的虚实

原业主于1996年以333万购入,帐面获利517万(+155%),但经通胀调整后实际收益大幅缩水:

图表3:持有期间购买力变化(1996-2023)

项目数值
名义升值率155%
同期累计通胀率82.3%(政府统计)
实质购买力增幅72.7%
年化实质回报率约1.9%

此回报率低于同期香港股票市场(恒指年化回报约5.2%),显示豪宅长期持有的财富保值效果有限,尤其在缺乏稀缺性加持的单位上。


五、市场趋势解读:豪宅市场分层化与银主盘潮

此交易预示三大结构性转变:

  1. 价格分层加剧:具稀缺景观的豪宅(如海景户)仍能维持高溢价,而景观缺陷单位将与新界中端住宅价格趋同。
  2. 银主盘供给增量:据中原数据,2023年银主盘存量按年增40%,主要集中于1,000万-3,000万中高端市场,反映加息周期对多按业主的冲击。
  3. 买方议价权提升:此案例买家成功砍价33%,显示市场主导权从卖方转移,尤其针对需快速变现的资产。

六、未来展望:价值重估期的投资策略

  1. 捞底机会与风险:银主盘折扣扩大吸引投资者,但需精算翻新成本(此案波浪形地台拆除费用约10-15万)及转售税务成本。
  2. 区域替代效应:新界北部都会区发展可能进一步削弱传统豪宅非稀缺单位的需求。
  3. 利率政策连动:若美联储2024年降息,香港楼市流动性压力或缓解,但去杠杆过程将持续至2025年。

结论

碧瑶湾银主盘以「新界价」成交,实质是市场对非稀缺豪宅的价值重估。此案例不仅反映个别业主的财务困境,更揭示香港楼市正经历深层结构调整:买方对住宅附加价值(景观、装修、社区品质)的定权权重显著提升,过往依赖地段光环的定价模式面临挑战。投资者需重新审视「豪宅」的定义边界,在流动性紧缩周期中,唯有真正稀缺的资产方能抵御价格侵蚀。


简介

碧瑶湾(英语:Baguio Villa),是香港南区薄扶林的一所私人屋苑,位于香港岛西南钢线湾临海山腰,中央有域多利道贯穿,由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潘肇棠则师楼设计,国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1975-1979年入伙。该屋苑在当年开售时,以「环境恬静,远离繁嚣,无敌海景,间隔四正,交通方便」为宣传特点,是香港传统豪宅屋苑之一。

碧瑶湾共21幢住宅,共33座、1535个单位,单位面积由1020至2680平方呎,清一色提供2-4房大单位。整个屋苑由域多利道划分成上、下碧瑶,其中上碧瑶的19-26座及下碧瑶的16-18座以一幢楼宇为座号单位,而其他楼宇则以一个住宅单位为座号单位(例如41及42座,实际上是同一幢大厦)。

比较清单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