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
本港楼市调整持续,沙田区迷你户出现震撼成交。中原地产沙田市中心分行经理黎宗文透露,翠华花园B座中层8室近日以278.8万元「流血价」成交,较四年前购入价大幅蒸发123.2万元,成为区内近年最惨烈蚀让个案之一。
成交详情
物业:沙田翠华花园B座中层8室
实用面积:215平方呎(一房开则)
成交价:278.8万港元
累减幅度:101.2万元(较最初叫价380万减26.6%)
持货年期:4年
帐面蚀让:123.2万元(贬值30.6%)
呎价:12,967元
血泪成交背后的数字密码
这套引发市场震荡的翠华花园B座中层8室,其成交轨迹堪称香港楼市缩影。透过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比对,我们发现该单位2021年成交价402万元时,正处于疫情「反常牛市」的顶峰期。当时全港纳米楼(实用面积200-300平方呎)平均呎价达18,743元,较2019年疫情前飙升23%。但随着美国联储局启动暴力加息周期,这个被过度金融化的市场开始显露脆弱性。
值得关注的是,该单位最终成交呎价12,967元,较同屋苑2016年同类单位成交呎价13,502元更低,实质价格已倒退回7年前水平。若计入4年间约12%的通胀率及约4.8%的按揭利息成本,业主实际亏损幅度超过45%。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杨明仪指出:「这种实质负收益现象,在过往30年楼市周期中极为罕见。」
四维度解构暴跌成因
供应过剩危机:纳米楼「堰塞湖」效应
根据运输及房屋局最新《私人住宅一手市场供应》报告,未来3年全港将有5.2万个新供应单位,其中35%为实用面积少于300平方呎的纳米户型。更严峻的是,差估署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纳米楼空置率达9.8%,较整体私楼空置率4.1%高出逾倍。
利率风暴下的杠杆灾难
以本案为例,业主当年若承做九成按揭,4年间供款额中超过80%用于支付利息。经络按揭首席分析师刘圆圆测算,若业主采用H+1.3%浮息按揭,实际供款利率已从2021年的2.05%飙升至现时的4.1%,月供增加47%。 「这类高杠杆投资者在利率正常化过程中首当其冲。」
区域竞争力衰退:沙田老化困局
沙田市中心屋苑平均楼龄已达38年,面对大围站上盖柏傲庄等新世代屋苑的竞争,老化问题日益突出。美联物业区域经理陈国良指出:「同区新盘管理费每呎4.2元,旧屋苑仅2.8元,但年轻买家宁愿多付50%选择智能家居配套。」此外,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沙田区2021-2023年净移出人口达1.2万人,加速区域购买力流失。
移民潮引发的「断舍离」抛售
入境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香港居民净移出达6.7万人,持续的移民潮正在改变楼市生态。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经纪透露:「我们接获的急售委托中,约四成业主表明移民时间表,部分甚至接受低于银行估价15%-20%的报价。」
多米诺效应正在形成
这宗成交已引发连锁反应。据美联物业统计,翠华花园现有12个放盘中,7个在消息传出后调价,平均降幅达8.5%。更值得警惕的是,中银香港近期将沙田区纳米楼估值系数下调0.15,直接影响买家按揭成数。星展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总监伍维洪警告:「估值下行可能触发负资产危机,特别是2019-2021年高位入市的投资者。」
政策转向加剧市场分化
政府「撤辣」政策意外成为压垮迷你户的最后稻草。中原地产创办人施永青指出:「发展商在新盘定价策略更趋激进,元朗某新盘近期推出288呎单位定价仅450万,直接抢夺二手市场客源。」事实上,2023年第三季一手纳米楼成交量同比上升62%,而二手市场同期下跌39%,显示购买力正被新盘虹吸。
市场分析指,该单位跌价幅度反映多项不利因素
1. 纳米楼供应过剩:近年多区迷你盘落成,分散上车客源
2. 息口高企压力:供楼成本急升削弱投资吸引力
3. 区内配套老化:沙田市中心屋苑面临新盘竞争
4. 移民潮影响:部分业主急套现离场
值得留意的是,原业主2021年以402万元购入单位时,正值疫情期间楼市高位。经纪透露,单位自去年11月起已三度调价,从380万降至329.9万,最终再劈51.1万才获上车客承接。目前同类放盘叫价普遍维持300万元以上,是次成交或引发区内割价潮。
业界人士提醒,随着政府撤辣后发展商力推新盘,二手市场尤其是细单位将持续受压,建议持货者应定期检视市场变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