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
一、从理发学徒到英超豪门班主
2014年3月4日,区域法院内气氛肃穆,54岁的杨家诚戴着口罩,低头站在犯人栏内,静静聆听法官宣读裁决。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商人,首位入主英超球会的华人,昨日被裁定洗黑钱逾7.2亿元罪成,五项控罪全部成立,还柙至本周五接受判刑,最高可被判入狱七年。控方更透露,将申请充公其涉案的4亿港元资产。这一刻,标志着杨家诚从商界与体坛的巅峰,坠入人生谷底。
二、从屋村仔到亿万富豪:杨家诚的发迹史
杨家诚的发迹史堪称香港社会的传奇缩影。出身基层屋村家庭,父亲经营菜档,中五毕业后投身理发业,从学徒逐步晋升为知名发型师,曾为林青霞等巨星服务。然而,真正让他财富暴增的,不是剪刀,而是股票市场和澳门赌业。
1990年代初期,他把握香港经济转型契机,将事业重心转向金融投资,尤其擅长炒作三四线股票及涉足澳门赌业。市场传言,杨家诚在此赚得数以亿元计的利润,证人詹培忠更夸张地称他赚了「十亿八亿」。这笔财富为他日后的豪掷奠定了基础。
2004年,濠赌股热潮席卷市场,杨家诚投资的奥玛仕控股成为焦点。该股由「街市伟」吴文新注入希腊神话娱乐场资产,股价从几仙飙升至近4元。
2007年,杨家诚以2.4亿港元收购英冠球队伯明翰29.9%股权,成为首位华人英超班主。 2009年更豪掷近10亿港元完成全面收购,风头一时无两。他高调展示富豪生活:价值600万港元的Maybach豪车、4,900万游艇、山顶白加道豪宅与伦敦物业,并频繁邀请媒体见证球队赛事,塑造国际商业巨子形象。
这一切光环在洗黑钱案曝光后逐渐褪色。伯明翰球迷对他的入罪反应复杂,有人为此感到高兴,认为他终于为罪行付出代价,但也有人担忧球会资金是否受黑钱牵连,盼他与球会彻底切割。

三、洗黑钱案曝光:五项罪名的核心指控
2011年6月30日,杨家诚在山顶白加道寓所被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拘捕,震惊商界与体坛。他被控于2001年至2007年间,利用三个个人银行户口及两个由其父杨松开立的户口,清洗逾7.2亿元黑钱。控方指,这五个户口在七年内录得巨额资金提存,但结余极低,显示其运作模式与洗黑钱高度吻合。
具体而言,控方证据显示:
- 现金交易异常:五个户口频繁录得大额现金存款与提款。例如,杨家诚曾于某次将630万元现金存入银行,声称用于股票「补仓」。专家证人指,630万元千元纸币叠起来约半米高,质疑其效率高于汇款或支票的说法。证人却淡然回应:「对证券从业员来说,这不算多。」
- 父亲户口疑云:杨松的两个户口由2004年至2007年每月平均存款达100万元,但其年收入仅数千元,与存款金额严重不符。杨父于2012年7月去世,法官认为这些户口实际由杨家诚操控。
- 江湖人物牵连:案中涉及绰号「挣爆」的张治太,杨称与其合作投资澳门贵宾赌厅及上市公司,张因此存款给他。控方质疑交易为何透过赌场户口进行,认为这是隐瞒资金来源的手段。
- 詹培忠证词:詹培忠作供时提到杨投资其儿子公司的股票,但资金同样透过澳门赌场过数,法官质疑两人行为不合常理。
杨家诚在庭上自辩,声称财富来自理发生意与合法投资。他称1989年回港后,在皇家太平洋酒店和半岛酒店开设Vole发廊,每年收入约600万元,并指与张治太等人的交易属正常商业行为。然而,这些说法未能说服法庭。
四、审讯焦点:法官斥「边作供边讲大话」
审讯期间,杨家诚的证供屡遭控方及法官质疑。法官在判词中直斥其「边作供边讲大话」,认为其财富来源与证据不符。以下是几个关键争议点:
- 理发收入夸大:杨称发廊每年带来600万元收入,但未提供具体证据支持。法官认为,即使其客户包括名人,如此收入规模在当时的香港理发行业极不合理。
- 父亲角色澄清:杨家诚辩称父亲户口的存款来自其生意收益,但杨松年收入仅数千元,无法解释每月百万存款。法官认定杨父只是「傀儡」,户口由杨操控。
- 澳门交易疑点:杨与张治太、詹培忠的交易透过赌场户口进行,法官认为这是刻意隐瞒资金流向的证据,而非正常商业行为。
- 现金操作不寻常:五个户口七年内提存逾7亿元,但结余甚低,与一般合法生意模式不符。法官指这是典型的洗黑钱手法。
此外,力宝证券前副董事潘稷的证词也成为焦点。潘承认与杨有生意往来,包括投资杨的内地项目及持有3.5亿股泓锋国际控股(伯明翰环球前身),并担任星美集团非执行董事。控方指杨及其公司持有星美约25%股权,质疑潘与杨关系远超「熟客」。这些证据进一步削弱杨的辩护。
五、裁决与后果:4亿资产面临充公
2025年3月3日,经过长达数年的审讯,区域法院裁定杨家诚五项洗黑钱罪名成立。他闻判后表现冷静,与伯明翰环球执行董事马瑞昌短暂交谈,并向家人挥手告别,随后被囚车押走。法官定于下月3日将启动4亿港元资产充公程序。判刑重点考量:
- 涉案金额庞大,属香港历年来最高金额个人洗钱案之一
- 犯罪行为横跨七年,显示长期系统性操作
- 利用亲属账户增加侦查难度
杨家诚目前的身家仍具争议。单计股票,其持有8.34亿股伯明翰环球(昨日收市价0.204元,约值1.7亿元)及2.61亿股停牌的成报传媒(约值400万元),账面总值逾1.8亿元。物业方面,他曾于2010年购入山顶白加道大屋,承造5,000万元按揭,但2011年断供,翌年被银主没收。目前仅剩市值1,100万元的应彪大厦单位及750万元的黄埔花园单位。

六、伯明翰球会的命运:球迷盼切割
杨家诚的入罪对伯明翰球会影响深远。 2014年,他因案件辞任伯明翰环球主席及执行董事,球会股价复牌后挫逾三成,财务状况长期低迷。球迷对此反应两极:有人庆幸他终受法律制裁,认为其黑钱操作损害球会形象;但也有人担心,若4亿资产被充公,球会资金链是否受牵连,影响日常运作。
球迷普遍希望杨与球会「一刀两断」。一名球迷在社交媒体写道:「他入狱是好事,但别拖累球会。我们需要新资金、新开始。」伯明翰环球目前由其他管理层接手,但其前景仍不明朗。如今随着杨家诚定罪,球迷担忧:
- 资金链断裂风险:若涉案4亿资产遭充公,可能影响球会营运资金
- 赞助商撤资压力:涉黑钱丑闻恐损害球队商誉
- 联盟资格审查:英足总或对球会资金来源启动调查
部分激进球迷甚至发起「切割杨家诚」运动,要求其彻底退出管理层,避免影响球队征战英冠的表现。

七、财富迷局:杨家诚的真实资产
尽管杨家诚自称身家丰厚,司法调查揭露其财务状况矛盾重重:
- 股票资产:持有伯明翰环球8.34亿股(市值约1.7亿)、成报传媒2.61亿股(市值400万),但两公司长期亏损,流动性极差。
- 不动产缩水:山顶豪宅遭银主收回,现仅余黄埔花园等中产物业,总值不足2,000万。
- 负债累累:包括游艇抵押贷款、多宗私人借贷诉讼,市场传闻其曾试图半价变卖游艇「筹旗」打官司未果。
法官直指其「虚构富豪形象」,实际透过复杂金融操作掩盖资金缺口,这种「纸牌屋」式财富结构最终因洗钱案崩塌。
八、结语:财富与罪行的代价
杨家诚的洗黑钱案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香港商界与国际体坛的一场警示。从屋村仔到英超班主,他用不到20年时间攀上人生高峰,却因贪婪与非法操作在短短数年内跌入深渊。他的故事提醒人们,财富若无合法根基,终究难逃法律审判。
案件编号DCCC860/11的审讯画上句号,但杨家诚的未来仍充满变数。他能否在狱中反思过往?伯明翰球会又能否摆脱其阴影?这些问题,留待时间解答。
杨家诚小档案
- 2007年6月27日:以2.4亿港元收购伯明翰29.9%股权。
- 2008年6月:收购《成报》。
- 2009年10月8日:以近10亿港元收购伯明翰逾九成股权。
- 2011年6月30日:涉洗黑钱被捕。
- 2014年2月5日:辞任伯明翰环球主席。
- 2014年2月7日:伯明翰环球复牌,股价挫逾三成。
- 2025年3月3日:洗黑钱罪成,还柙候判。